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工程论文

矿区生态减排能力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以平朔矿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矿区生态减排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第15-19页
        1.3.1 国内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2 国外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3 应用现状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2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页
        1.4.2 论文结构及内容第19-21页
        1.4.3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第22-26页
    2.1 相关概念辨析第22-23页
        2.1.1 矿区第22页
        2.1.2 矿区生态减排第22页
        2.1.3 减排功能性生态资产第22-23页
    2.2 相关理论对本研究研究的启示第23-26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24页
        2.2.2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理论第24-25页
        2.2.3 生态文明理论第25-26页
第三章 平朔矿区的减排功能性第26页
生态资产盘查第26-35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6-28页
        3.1.1 自然环境概况第26-28页
        3.1.2 社会经济概况第28页
    3.2 平朔矿区生态资产账户核查第28-35页
第四章 平朔矿区生态减排能力现状评价第35-54页
    4.1 温室气体生态减排能力现状评价第35-46页
        4.1.1 森林减排能力评价第35-40页
        4.1.2 灌丛减排能力评价第40-41页
        4.1.3 草地减排能力评价第41-42页
        4.1.4 农田减排能力评价第42-45页
        4.1.5 小结第45-46页
    4.2 污染物生态减排能力现状评价第46-54页
        4.2.1 森林及灌丛减排能力评价第47-49页
        4.2.2 草地减排能力评价第49-50页
        4.2.3 农田减排能力评价第50-51页
        4.2.4 小结第51-54页
第五章 平朔矿区生态减排能力综合评估第54-63页
    5.1 数据采集及处理第54页
    5.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分析第54-57页
        5.2.1 土地扰动类型图获取第54-56页
        5.2.2 各类型面积提取与分析第56-57页
    5.3 不同时期矿区生态减排能力评估第57-63页
        5.3.1 已复垦排土场不同时期生态减排能力评估第57-59页
        5.3.2 工矿建设用地不同时期生态减排能力评估第59-60页
        5.3.3 不同时期矿区综合减排能力评估第60-63页
第六章 平朔矿区生态减排能力提升对策第63-66页
    6.1 优化排土场植被配置模式第63-64页
        6.1.1 平台植被配置模式第63页
        6.1.2 边坡植被配置模式第63-64页
        6.1.3 排土场周围植被配置模式第64页
    6.2 适时更新减排生态资产账户第64-66页
        6.2.1 生态资产统计第64-65页
        6.2.2 适时更新统计数据第65-66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66-69页
    7.1 结论第66-67页
    7.2 讨论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附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现场作业的超限货物运输管理研究
下一篇: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危机管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