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问题缘起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 研究设计 | 第16-23页 |
2.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4 抽样说明 | 第19-21页 |
2.5 资料收集 | 第21页 |
2.6 资料分析 | 第21-22页 |
2.7 信度与效度问题 | 第22-23页 |
2.8 伦理道德 | 第23页 |
3 高校社团管培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3-46页 |
3.1 高校社团管培制度是怎样的 | 第23-27页 |
3.2 社团管培生制度的SWOT分析 | 第27-33页 |
3.3 社团管培制度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效果分析 | 第3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4 社团管培生制度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因素及原因 | 第46-54页 |
4.1 社团管培生制度对就业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0页 |
4.2 社团管培生制度影响就业力的原因剖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社团管培生制度对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启示 | 第54-60页 |
5.1 学生: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实现校园资源利用最大化 | 第54-57页 |
5.2 社团:广纳贤才,注重管理方式灵活化 | 第57-58页 |
5.3 学校:兼收并蓄,促进人才培养机制多元化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创新与不足 | 第60-63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1-62页 |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 社团管理培训生访谈提纲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