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单粒子示踪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 第11-13页 |
1.2 三维成像技术的原理和进展 | 第13-16页 |
1.2.1 基于拟合PSF形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2.2 通过傅立叶光学的PSF工程 | 第15-16页 |
1.2.3 单分子干涉法 | 第16页 |
1.3 金纳米棒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 | 第16-20页 |
1.3.1 金纳米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性质 | 第16-18页 |
1.3.2 各向异性的金纳米棒在单粒子示踪上的应用 | 第18-20页 |
1.4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三维单粒子示踪技术对细胞膜外基质厚度的研究 | 第22-32页 |
2.1 前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2.2 三维暗场定位系统的搭建 | 第24页 |
2.2.3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4页 |
2.2.4 细胞培养与成像 | 第24页 |
2.2.5 单个粒子运动轨迹的分析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2.3.1 金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25-26页 |
2.3.2 三维超分辨单分子显微成像技术的原理 | 第26-29页 |
2.3.3 细胞膜外基质厚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三维单粒子示踪技术实时监测金纳米颗粒进入细胞的过程 | 第32-41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3.2.2 金纳米颗粒的修饰与表征 | 第33-34页 |
3.2.3 三维单粒子成像及示踪装置 | 第34-35页 |
3.2.4 细胞培养与成像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3.3.1 功能化金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35-36页 |
3.3.2 三维单粒子示踪装置的定位精度表征 | 第36-37页 |
3.3.3 活细胞内纳米颗粒的实时三维示踪分析 | 第37-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基于颜色分析技术的金纳米棒的空间角度取向检测 | 第41-52页 |
4.1 前言 | 第41-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4.2.2 金纳米棒的制备与修饰 | 第42-43页 |
4.2.3 暗场偏振成像装置 | 第43页 |
4.2.4 细胞培养与单个金纳米棒的成像及示踪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4.3.1 各向异性的金纳米棒的表征 | 第44页 |
4.3.2 不同偏振角度下金纳米棒的散射光颜色变化 | 第44-48页 |
4.3.3 金纳米棒在甘油溶液中的旋转行为 | 第48-49页 |
4.3.4 金纳米棒在活细胞中的旋转行为 | 第49-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