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1.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3.相关概念界说 | 第12-13页 |
4.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页 |
5.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农村初中作文学困生转化个案介绍 | 第16-23页 |
1.1 研究的设计和思路 | 第16-19页 |
1.1.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1.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1.3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1.1.4 榆中县S中学作文学困生帮扶机制简介 | 第18-19页 |
1.2 作文学困生的资料及学困原因分析 | 第19-23页 |
1.2.1 个案一 | 第19-20页 |
1.2.2 个案二 | 第20-21页 |
1.2.3 个案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作文学困生转化过程与措施 | 第23-41页 |
2.1 个案一 | 第23-28页 |
2.1.1 小循环,多反复 | 第23-24页 |
2.1.2 因材施教 | 第24-28页 |
2.1.3 边总结,边写作 | 第28页 |
2.2 个案二 | 第28-33页 |
2.2.1 激发其写作兴趣 | 第28-33页 |
2.2.2 帮助其明确学习写作目的 | 第33页 |
2.2.3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 第33页 |
2.3 个案三 | 第33-41页 |
2.3.1 明确写作目标,树立自信心 | 第34-39页 |
2.3.2 与家长结成统一战线 | 第39页 |
2.3.3 加强作文构思技巧指导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作文学困生转化结果及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建议 | 第41-46页 |
3.1 作文学困生转化结果 | 第41-42页 |
3.2 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建议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Ⅰ | 第49-50页 |
附录Ⅱ | 第50-51页 |
附录Ⅲ | 第51-52页 |
附录Ⅳ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伊犁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