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生物电化学系统强化典型氯代有机物的还原脱氯及共存环境因子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氯代有机物第11-13页
        1.1.1 概述第11页
        1.1.2 典型氯代有机物污染第11-13页
    1.2 氯代有机物的微生物厌氧还原脱氯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厌氧还原脱氯的可行性-热力学理论依据第13页
        1.2.2 微生物还原脱氯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1.2.3 脱氯呼吸微生物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生物电化学系统第16-18页
        1.3.1 发展历程第16页
        1.3.2 电极-微生物之间的电子传递机制第16-18页
    1.4 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第18-23页
        1.4.1 氯代乙烯第19-20页
        1.4.2 氯代乙烷第20-21页
        1.4.3 氯苯第21页
        1.4.4 氯酚第21-22页
        1.4.5 多氯联苯第22-23页
        1.4.6 其他第23页
    1.5 存在问题第23页
    1.6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7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35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5-26页
        2.1.1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1.2 主要化学试剂第26页
    2.2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构建第26-27页
        2.2.1 反应器制作第26-27页
        2.2.2 电极材料预处理方法第27页
    2.3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中接种微生物的来源第27-28页
        2.3.1 PCBs还原相关实验中的接种底泥第27-28页
        2.3.2 氯酚驯化污泥第28页
    2.4 铁氧化物合成方法第28-29页
        2.4.1 纤铁矿及赤铁矿合成步骤第28页
        2.4.2 针铁矿和磁赤铁矿合成步骤第28-29页
        2.4.3 合成铁氧化物的表征方法第29页
    2.5 样品浓度分析方法第29-32页
        2.5.1 底泥中PCBs浓度分析方法第29-30页
        2.5.2 水样中氯酚类物质的分析方法第30-31页
        2.5.3 硝酸盐及硝酸盐测定方法第31页
        2.5.4 底泥中的亚铁离子浓度测定第31-32页
    2.6 基于 16S rRNA基因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第32-35页
        2.6.1 DNA提取第32-33页
        2.6.2 PCR扩增第33-34页
        2.6.3 生物信息分析第34-35页
第三章 铁氧化物-电刺激耦合强化微生物还原多氯联苯第35-52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3.2.1 反应器的构建第36页
        3.2.2 实验启动方法第36-37页
    3.3 赤铁矿的XRD分析结果第37-38页
    3.4 PCB 61 的还原脱氯效率及途径解析第38-40页
        3.4.1 PCB 61 的还原脱氯转化结果第38-39页
        3.4.2 脱氯途径分析第39-40页
    3.5 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电刺激与铁氧化物的响应第40-45页
        3.5.1 微生物群落组成总体分析第41-42页
        3.5.2 不同实验组间的微生物差异分析第42-44页
        3.5.3 主要优势菌属分析第44-45页
    3.6 体系中电流的产生和Fe(II)浓度的变化第45-47页
    3.7 铁氧化物促进生物电化学系统对PCBs还原脱氯机理分析第47-51页
    3.8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生物电化学强化 2,4,6-三氯酚还原脱氯及共存硝酸盐的影响第52-73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生物电化学强化 2,4,6-TCP的还原脱氯第53-56页
        4.2.1 厌氧还原脱氯菌液的富集培养第53页
        4.2.2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的构建第53-54页
        4.2.3 电刺激强化 2,4,6-TCP还原脱氯第54页
        4.2.4 2,4,6-TCP还原脱氯途径分析第54-56页
    4.3 共存硝酸盐对生物电化学系统中 2,4,6-TCP还原脱氯的影响第56-60页
        4.3.1 硝酸盐共存对于 2,4,6-TCP还原脱氯的影响及脱氯途径分析第56-59页
        4.3.2 硝酸盐还原情况第59页
        4.3.3 反应器的电化学特性分析第59-60页
    4.4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解析第60-72页
        4.4.1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第61-62页
        4.4.2 不同分类水平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62-65页
        4.4.3 不同样品间的生物多样性第65-66页
        4.4.4 优势菌属丰度与功能分析第66-70页
        4.4.5 LesFE分析第70-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件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氟辛烷磺酸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及与铜复合对污泥的毒性作用研究
下一篇:耦合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生物电化学系统同步脱氮产电机理研究及功能菌群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