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全氟辛烷磺酸在水体中分布、毒性效应和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1.1 全氟辛烷磺酸概述 | 第11-12页 |
1.1.2 全氟辛烷磺酸在天然水体中的分布 | 第12-13页 |
1.1.3 全氟辛烷磺酸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分布 | 第13-15页 |
1.1.4 全氟辛烷磺酸的毒性效应研究 | 第15-16页 |
1.1.5 水体中全氟辛烷磺酸的去除方法 | 第16-17页 |
1.2 重金属铜在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的分布与微生物毒性效应研究 | 第17-19页 |
1.2.1 重金属铜在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的分布 | 第17-18页 |
1.2.2 重金属铜对污泥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 | 第18-19页 |
1.3 持久性有机物PFOS与重金属Cu复合污染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19页 |
1.4 SBR方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20-23页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4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PFOS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机制研究 | 第23-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1 药品与设备 | 第23页 |
2.1.2 活性污泥来源 | 第23-24页 |
2.1.3 去除EPS污泥的制备 | 第24-25页 |
2.1.4 污泥吸附PFOS实验 | 第25页 |
2.1.5 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2.2.1 PFOS的吸附动力学 | 第26-27页 |
2.2.2 PFOS的吸附等温线 | 第27-28页 |
2.2.3 pH对污泥吸附PFOS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4 金属离子对污泥吸附PFOS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5 FTIR分析吸附PFOS前后污泥表面基团变化 | 第30-32页 |
2.2.6 XPS分析吸附PFOS前后污泥表面官能团变化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PFOS和Cu对SBR反应器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 | 第35-4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3.1.1 药品与设备 | 第35-36页 |
3.1.2 SBR反应器的构建与运行 | 第36-37页 |
3.1.3 模拟废水组成与污泥驯化 | 第37页 |
3.1.4 SBR反应器实验 | 第37页 |
3.1.5 反应器常规指标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3.1.6 污泥EPS提取与测定方法 | 第3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3.2.1 污泥驯化期反应器出水情况 | 第38-39页 |
3.2.2 实验运行期内反应器污水处理效率变化 | 第39-42页 |
3.2.3 实验运行期内反应器污泥生物量变化 | 第42-43页 |
3.2.4 实验运行期内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化 | 第43-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PFOS和Cu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46-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4.1.1 药品与设备 | 第46-47页 |
4.1.2 Cu和PFOS负荷下的SBR实验 | 第47页 |
4.1.3 脱氢酶测定方法 | 第47页 |
4.1.4 蛋白酶测定方法 | 第47-48页 |
4.1.5 SOD和CAT测定方法 | 第4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4.2.1 Cu/PFOS污染对反应器内污泥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2 Cu/PFOS污染对反应器内污泥微生物蛋白质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3 Cu/PFOS污染对反应器内污泥微生物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PFOS和Cu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53-6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5.1.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53-54页 |
5.1.2 PCR扩增及产物纯化 | 第54页 |
5.1.3 高通量测序 | 第54页 |
5.1.4 生物信息分析 | 第54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5.2.1 不同处理下污泥样品所含有效序列数及OTU数统计 | 第54-55页 |
5.2.2 Alpfa多样性分析 | 第55-56页 |
5.2.3 PCoA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 | 第56-58页 |
5.2.4 污泥微生物群落变化门水平分析 | 第58-59页 |
5.2.5 污泥微生物群落变化纲水平分析 | 第59-61页 |
5.2.6 污泥微生物群落变化属水平分析 | 第61-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