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核酸论文--核糖(醣)核酸(RNA)论文

RNA结合蛋白在基因转录、剪接及miRNA反馈回路中调控的信息学研究

论文创新点第5-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部分:RNA结合蛋白PTB与miRNA反馈作用回路的信息学研究第16-81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6-44页
        1 RNA组学概述第16-18页
        2 RNA结合蛋白调控的多元化第18-22页
            2.1 可变剪接第20-22页
            2.2 mRNA稳定性调控第22页
        3 miRNA调控的多样性第22-32页
            3.1 miRNA加工成熟过程的调控第23-25页
            3.2 miRNA-靶基因调控第25-26页
            3.3 miRNA-转录因子调控第26-27页
            3.4 miRNA与竞争性内源ceRNA的调控第27-28页
            3.5 miRNA介导的翻译抑制与降解第28-31页
            3.6 miRNA-剪接因子的相互调控第31-32页
        4 系统性研究RNA调控的组学方法第32-42页
            4.1 生物芯片(Microarray)第33页
            4.2 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第33-35页
            4.3 紫外交联免疫沉淀(CLIP-seq)第35-39页
            4.4 转录组测序(RNA-seq)第39-42页
            4.5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第42页
        5 课题内容及意义第42-4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4-58页
        1 数据来源第44-46页
        2 公用数据库和常用软件第46-47页
        3 数据分析第47-58页
            3.1 CLIP-seq分析流程第47-51页
            3.2 RNA-seq分析流程第51-56页
            3.3 miRNA靶基因分析流程第56页
            3.4 芯片分析流程第56-58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58-78页
        1 PTB全基因组范围内调节基因的稳定性第58-59页
        2 PTB敲出大规模影响非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相关基因的表达第59-62页
        3 PTB与AGO2的定位均富集在mRNA的3'UTR区第62-66页
        4 PTB在3'UTR区的结合簇与mRNA稳定性相关第66-68页
        5 整体上PTB可能不是通过poly(A)位点使用机制发挥作用第68-70页
        6 验证已报道PTB的可变剪接对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第70页
        7 PTB竞争AGO2结合位点调控miRNA靶标的图谱第70-77页
        8 PTB参与miRNA和转录因子调控的反馈回路第77-78页
    第四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第78-81页
第二部分:量化计算SR结合蛋白介导的转录暂停动态差异第81-101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81-93页
        1 转录暂停与延伸中的RNA聚合酶概述第81-83页
        2 真核RNA聚合酶暂停广泛存在第83-86页
        3 SR蛋白的转录调控第86-88页
        4 转录调控相关的研究手段第88-92页
            4.1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IP-seq)第89-90页
            4.2 新生RNA测序(NET-seq:nascent transcript sequencing)第90-91页
            4.3 Gro-seq(Global Run-On Sequencing)测序第91-92页
        5 课题内容及意义第92-9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93-95页
        1 数据来源第93-94页
        2 常用软件第94-95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95-101页
        1 低等和高等生物Pol Ⅱ在启动子区Engaged程度不同第95-97页
        2 高等动物启动子Pol Ⅱ呈双向转录第97-98页
        3 SR蛋白影响PolⅡ启动子区域分布及内部延伸第98-99页
        4 HMM模型设计解析PolⅡ基因组暂停及延伸分布状态第99-101页
第三部分:机器学习理论解析U2AF65调控可变剪接与基因表达的规律第101-135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01-116页
        1 RNA结合蛋白对可变剪接的组合控制第101-113页
            1.1 可变剪接的生物学过程第101-103页
            1.2 顺式作用元件及反式作用因子第103-106页
            1.3 可变剪接的组合调控与位置效应第106-111页
            1.4 可变剪接的组织特异性第111页
            1.5 可变剪接与疾病相关性第111-113页
        2 U2AF~(65)在可变剪接调控中的多重机制第113-115页
            2.1 U2AF~(65)的功能特性第113-114页
            2.2 U2AF~(65)对可变剪接的调控第114-115页
        3 课题内容及意义第115-11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16-125页
        1 底层数据收集和整理第116-119页
        2 参数转化第119-121页
        3 多重调控基序预测第121-122页
        4 模型描述第122-125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125-135页
        1 全基因组范围定位U2AF~(65)与RNA的相互作用第125-126页
        2 结合峰特征鉴定U2AF~(65)footprint与基序motif第126-129页
        3 RNA-seq数据评估U2AF~(65)调控的基因表达与剪接模式第129-130页
        4 U2AF~(65)蛋白结合位点到3’剪接位点距离的性质第130-131页
        5 U2AF~(65)在多种RNA结合蛋白合作调节基因剪接的预测第131-135页
术语表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0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50-152页
作者简历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端嗜盐古生菌Natrinema属遗传操作系统的初步构建及其启动子跨域启动活性的普遍性分析
下一篇:Ras在解脂耶氏酵母二型性转换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