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畜牧业论文

提高两相厌氧处理养猪废水产甲烷量的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养猪废水的危害第10页
        1.1.2 养猪废水国内外处理技术的研究概况第10-12页
    1.2 两相厌氧消化技术概述第12-16页
        1.2.1 两相厌氧消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第12-13页
        1.2.2 两相厌氧消化技术的发展第13-14页
        1.2.3 两相厌氧消化技术的相分离第14-15页
        1.2.4 两相厌氧消化技术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1.3 厌氧消化产甲烷工艺存在的问题第16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第16-18页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3 创新性第17页
        1.4.4 研究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8-23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8-20页
        2.1.1 实验装置第18-19页
        2.1.2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19-20页
        2.1.3 实验废水及污泥来源及指标第20页
    2.2 产酸序批实验设计第20-21页
        2.2.1 产酸相最佳运行条件选择的优化第20-21页
        2.2.2 不同碳源及添加量对产酸效果影响的实验设计第21页
        2.2.3 不同初始pH对产酸效果影响的实验设计第21页
        2.2.4 不同微量元素对产酸效果影响的实验设计第21页
    2.3 产甲烷序批实验设计第21-22页
        2.3.1 产甲烷相最佳运行条件选择的优化第21页
        2.3.2 不同微量元素对产甲烷效果影响的实验设计第21-22页
        2.3.3 不同底物碳源对产甲烷效果影响的实验设计第22页
    2.4 主要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第22-23页
第3章 提高产酸相乙酸含量的方法研究第23-37页
    3.1 产酸相最佳运行条件的优化第23-26页
        3.1.1 温度对产酸相性能的影响第23-24页
        3.1.2 初始pH对产酸相性能影响第24页
        3.1.3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有机负荷对产酸相性能影响第24-25页
        3.1.4 搅拌静置条件对产酸相的影响第25-26页
    3.2 提高产酸相乙酸含量的效能分析第26-32页
        3.2.1 不同基质碳源及含量的产酸效能第26-30页
        3.2.2 初始pH的产酸效能分析第30-31页
        3.2.3 微量元素对产酸相性能的影响第31-32页
    3.3 产酸相中有机物降解规律分析第32-36页
        3.3.1 蛋白质变化规律第32-34页
        3.3.2 多糖降解规律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提高产甲烷相甲烷含量的方法研究第37-47页
    4.1 产甲烷相最佳运行条件的优化第37-39页
        4.1.1 温度对产甲烷相性能的影响第37页
        4.1.2 pH值对产甲烷相性能的影响第37-38页
        4.1.3 搅拌静置条件对产甲烷相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4.2 提高产甲烷相产甲烷含量效能分析第39-43页
        4.2.1 微量元素对产甲烷相产甲烷量的影响第39-42页
        4.2.2 不同基质碳源对产甲烷相产气量的影响第42-43页
    4.3 产甲烷相有机物降解规律分析第43-46页
        4.3.1 化学需氧量(COD)变化规律第43-44页
        4.3.2 氨氮变化规律第44-45页
        4.3.3 悬浮物(SS)变化规律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两相厌氧反应器的产气效果及规律第47-55页
    5.1 初次运行效果分析第47-48页
    5.2 两相厌氧发酵的产甲烷效率第48-50页
    5.3 养猪废水中有机物降解规律第50-54页
        5.3.1 pH变化规律第50页
        5.3.2 化学需氧量(COD)变化规律第50-51页
        5.3.3 氨氮变化规律第51页
        5.3.4 挥发性脂肪酸(VFAs)变化规律第51-52页
        5.3.5 悬浮物(SS)变化规律第52-53页
        5.3.6 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特性分析第53-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型水域水下监测通信平台的设计及实验
下一篇:粉煤灰介质渗滤系统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与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