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6-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9-34页 |
1.2.1 微通道内单相流动及传热特性 | 第19-25页 |
1.2.2 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 | 第25-31页 |
1.2.3 微通道内流体混合特性及微液滴生成过程 | 第31-34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第2章 凹穴及针肋组合式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 第36-52页 |
2.1 模型描述 | 第36-40页 |
2.1.1 物理模型 | 第36-37页 |
2.1.2 数学模型 | 第37-40页 |
2.2 数值计算方法及模型验证 | 第40-43页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3-50页 |
2.3.1 流动特性 | 第43-46页 |
2.3.2 传热特性 | 第46-48页 |
2.3.3 熵产原理 | 第48-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结构参数对凹穴及针肋组合式微通道内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 第52-70页 |
3.1 凹穴和针肋的几何尺寸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 第52-60页 |
3.1.1 几何尺寸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52-55页 |
3.1.2 几何尺寸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3.1.3 性能评价 | 第57-60页 |
3.2 凹穴和针肋的形状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 第60-68页 |
3.2.1 微通道几何结构 | 第60页 |
3.2.2 形状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60-63页 |
3.2.3 形状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63-66页 |
3.2.4 性能评价 | 第66-6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微尺度流动沸腾传热可视化实验系统 | 第70-82页 |
4.1 实验装置 | 第70-71页 |
4.2 实验测试段 | 第71-76页 |
4.2.1 硅基微通道加工工艺 | 第71-73页 |
4.2.2 硅基微通道热沉结构 | 第73-75页 |
4.2.3 实验测试段封装结构 | 第75-76页 |
4.3 实验步骤 | 第76-78页 |
4.4 实验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分析 | 第78-81页 |
4.4.1 数据处理 | 第78-80页 |
4.4.2 不确定度分析 | 第80-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硅基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研究 | 第82-110页 |
5.1 矩形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 | 第82-91页 |
5.1.1 沸腾流型及汽泡特点 | 第82-84页 |
5.1.2 沸腾曲线 | 第84-85页 |
5.1.3 两相传热系数及压降 | 第85-86页 |
5.1.4 壁温特性 | 第86-91页 |
5.2 三角凹穴型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 | 第91-100页 |
5.2.1 沸腾流型及汽泡特点 | 第91-94页 |
5.2.2 沸腾曲线 | 第94-95页 |
5.2.3 局部两相传热系数 | 第95页 |
5.2.4 两相压降 | 第95-96页 |
5.2.5 壁温特性 | 第96-100页 |
5.3 三角形凹穴和矩形针肋组合式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 | 第100-107页 |
5.3.1 沸腾流型及汽泡特点 | 第100-102页 |
5.3.2 沸腾曲线 | 第102-103页 |
5.3.3 局部两相传热系数 | 第103-104页 |
5.3.4 两相压降 | 第104页 |
5.3.5 壁温特性 | 第104-10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7-110页 |
第6章 通道结构对流体混合性能及液滴生成过程的影响 | 第110-136页 |
6.1 微混合器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110-114页 |
6.1.1 微流体可视化实验系统 | 第110-111页 |
6.1.2 微混合器实验件设计与加工 | 第111-114页 |
6.2 微混合器数值模拟方法及性能评价 | 第114-116页 |
6.2.1 数值模拟方法 | 第114-115页 |
6.2.2 微混合器性能评价 | 第115-116页 |
6.3 窄缝和针肋组合式微混合器内流动与混合特性 | 第116-120页 |
6.4 窄缝和针肋的几何尺寸对流动与混合的影响 | 第120-126页 |
6.4.1 窄缝宽度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6.4.2 窄缝长度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6.4.3 针肋高度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6.5 微通道内液滴生成过程数值模拟 | 第126-128页 |
6.5.1 物理模型 | 第126-127页 |
6.5.2 数值方法 | 第127-128页 |
6.6 微通道入口角度和流体物性参数对液滴生成的影响 | 第128-134页 |
6.6.1 微通道入口角度的影响 | 第128-131页 |
6.6.2 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131-133页 |
6.6.3 连续相粘度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40页 |
结论 | 第136-138页 |
创新点 | 第138页 |
展望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