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1.2 电力系统耦合特性及电压稳定特性研究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1.3 电力系统耦合特性及电压稳定特性研究现状 | 第17-27页 |
1.3.1 耦合特性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2 电压稳定特性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1.4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5 本文的课题来源以及主要工作 | 第28-31页 |
第2章 基于动态等值的电力系统耦合特性研究 | 第31-49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动态阻抗矩阵 | 第31-34页 |
2.2.1 系统侧等值阻抗的局限性 | 第31-32页 |
2.2.2 动态阻抗矩阵的定义 | 第32-34页 |
2.3 基于动态阻抗矩阵的耦合特性研究 | 第34-37页 |
2.3.1 耦合特性的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2.3.2 耦合特性的量化指标 | 第36-37页 |
2.4 耦合特性研究的应用意义 | 第37-48页 |
2.4.1 自稳特性和致稳特性 | 第37-43页 |
2.4.2 基于耦合特性的电压稳定脆弱区域辨识 | 第43-48页 |
2.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基于动态等值的静态电压稳定特性分析 | 第49-69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基于动态等值的静态电压稳定分析基本原理 | 第49-51页 |
3.3 改进动态等值的分析方法 | 第51-61页 |
3.3.1 考虑负荷特性影响的静态电压稳定特性分析 | 第51-55页 |
3.3.2 考虑系统侧等值电势不恒定的静态电压稳定分析 | 第55-58页 |
3.3.3 裕度指标在线应用的必要条件 | 第58-59页 |
3.3.4 仿真检验 | 第59-61页 |
3.4 基于电压-无功关联变化的无功补偿需求分析新方法 | 第61-68页 |
3.4.1 问题的提出 | 第61-62页 |
3.4.2 基于电压-无功关联性的无功补偿需求评估 | 第62-64页 |
3.4.3 仿真检验 | 第64-68页 |
3.5 小结 | 第68-69页 |
第4章 基于动态等值的静态稳定特性统一分析方法 | 第69-88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基于动态等值的静态功角稳定特性分析 | 第70-75页 |
4.2.1 基于动态等值的静态功角稳定分析基本原理 | 第70-71页 |
4.2.2 不同线路参数的静态功角稳定判据 | 第71-75页 |
4.3 基于动态等值的静态稳定特性统一分析 | 第75-80页 |
4.3.1 基本原理与思路 | 第75页 |
4.3.2 实现方法与步骤 | 第75-77页 |
4.3.3 等值参数的计算 | 第77-80页 |
4.4 主导稳定特性识别研究 | 第80-85页 |
4.4.1 主导稳定特性研究 | 第80-83页 |
4.4.2 一种用于主导稳定特性识别的新方法 | 第83-85页 |
4.5 仿真检验 | 第85-86页 |
4.6 小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基于特性分析的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 第88-106页 |
5.1 引言 | 第88页 |
5.2 预想事故的二阶筛选方法 | 第88-92页 |
5.2.1 基于特性分析的电压稳定影响度筛选 | 第89-90页 |
5.2.2 基于特性分析的电压稳定裕度筛选 | 第90-92页 |
5.3 一种基于特性分析的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策略 | 第92-93页 |
5.3.1 电压稳定预防控制全局策略 | 第92-93页 |
5.3.2 电压稳定预防控制局部策略 | 第93页 |
5.4 电压稳定预防控制模型 | 第93-95页 |
5.5 电压稳定预防控制流程 | 第95-97页 |
5.5.1 实现步骤 | 第95-96页 |
5.5.2 标准算例 | 第96-97页 |
5.6 仿真检验 | 第97-105页 |
5.6.1 二阶筛选仿真 | 第97-98页 |
5.6.2 全局策略仿真 | 第98-103页 |
5.6.3 局部策略仿真 | 第103-105页 |
5.7 小结 | 第105-10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1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2 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4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