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活化叠氮的无金属催化环加成聚合反应制备功能化聚三唑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7页
    1.1 引言第14-16页
    1.2 金属催化制备线形聚三唑第16-28页
        1.2.1 制备热稳定性聚三唑第16-19页
        1.2.2 制备荧光聚三唑第19-22页
        1.2.3 制备主链含金属元素的聚三唑第22-25页
        1.2.4 制备可降解聚三唑第25-26页
        1.2.5 本体聚合制备聚三唑第26-28页
    1.3 金属催化制备支化聚三唑第28-39页
        1.3.1 支化聚合物简介第28-29页
        1.3.2 制备树枝状聚三唑第29-30页
        1.3.3 超支化聚三唑合成上的发展第30-33页
        1.3.4 制备超支化荧光聚三唑第33-36页
        1.3.5 制备超支化聚三唑凝胶第36-37页
        1.3.6 制备非线性光学超支化聚三唑第37-39页
    1.4 无金属催化制备聚三唑第39-42页
    1.5 课题提出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57页
第二章 全氟代苯基叠氮与炔类单体的无金属催化环加成聚合反应开发第57-88页
    2.1 引言第57-59页
    2.2 实验部分第59-66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59-60页
        2.2.2 表征设备与仪器第60页
        2.2.3 单体的合成第60-63页
            2.2.3.1 单体1的合成第61-62页
            2.2.3.2 单体5的合成第62页
            2.2.3.3 单体7的合成第62-63页
        2.2.4 模型化合物4的合成第63-64页
        2.2.5 聚合物的制备第64-65页
        2.2.6 本体聚合第65-6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6-79页
        2.3.1 MFAACP的建立第66-71页
            2.3.1.1 聚合条件的优化第66-69页
            2.3.1.2 本体聚合第69-71页
        2.3.2 结构表征第71-75页
        2.3.3 聚三唑立构规整性的调控第75-77页
        2.3.4 叠氮单体结构与反应活性关系的探究第77-79页
    2.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第三章 无金属催化的环加成聚合反应制备功能化线形聚三唑第88-111页
    3.1 引言第88-89页
    3.2 实验部分第89-93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89-90页
        3.2.2 表征仪器与设备第90-91页
        3.2.3 单体的合成第91页
            3.2.3.1 单体1的合成第91页
            3.2.3.2 单体2的合成第91页
        3.2.4 模型化合物4的合成第91-93页
        3.2.5 聚合物的制备第9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3-103页
        3.3.1 聚三唑的合成第93-94页
        3.3.2 溶解性与热稳定性第94-95页
        3.3.3 结构表征第95-98页
        3.3.4 聚集诱导发光(AIE)第98-100页
        3.3.5 爆炸物检测第100-101页
        3.3.6 荧光图案化第101-102页
        3.3.7 折光指数第102-103页
    3.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1页
第四章 无金属催化的环加成聚合反应制备功能化超支化聚三唑第111-146页
    4.1 引言第111-112页
    4.2 实验部分第112-119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112-113页
        4.2.2 表征仪器与设备第113页
        4.2.3 单体的合成第113-116页
            4.2.3.1 单体 1a的合成第113-115页
            4.2.3.2 单体 1b的合成第115-116页
        4.2.4 模型化合物3的合成第116页
        4.2.5 超支化聚三唑的合成第116-118页
        4.2.6 含不同抗氧剂样品的制备第118-11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9-138页
        4.3.1 多官能度活化叠氮单体的合成第119页
        4.3.2 超支化聚三唑的合成第119-123页
        4.3.3 结构表征第123-127页
        4.3.4 热稳定性与本征阻燃性能第127-129页
        4.3.5 二苯胺类化合物(DPAs)的高灵敏性与高选择性检测第129-138页
    4.4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6页
第五章 4-叠氮基苯甲酰类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质探究第146-161页
    5.1 引言第146-147页
    5.2 实验部分第147-148页
        5.2.1 原料与试剂第147页
        5.2.2 表征仪器与设备第147页
        5.2.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147-14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48-156页
        5.3.1 PFPAs分子的光致变色现象探究第148-150页
        5.3.2 4-叠氮基苯甲酰类化合物第150-153页
        5.3.3 光致变色现象的机理探究第153-155页
        5.3.4 UV传感器第155-156页
    5.4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1页
结论与展望第161-164页
附录第164-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7-170页
致谢第170-172页
附件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孔隙率PEO催化膜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微通道中的原位生长研究
下一篇:改性树状聚合物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二烯类共聚物氢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