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高孔隙率PEO催化膜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微通道中的原位生长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6页
    1.1 前言第15页
    1.2 催化膜常见的制备方法第15-18页
        1.2.1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16页
        1.2.2 溅射镀膜法第16-17页
        1.2.3 溶胶凝胶法第17页
        1.2.4 阳极氧化法第17页
        1.2.5 物理气相沉积法第17-18页
        1.2.6 浸渍法第18页
    1.3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第18-33页
        1.3.1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概述第18-20页
        1.3.2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发展历史第20页
        1.3.3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研究现状第20-28页
            1.3.3.1 基体材料第20-21页
            1.3.3.2 电源第21-22页
            1.3.3.3 操作参数的调控第22-25页
            1.3.3.4 物理化学过程第25-26页
            1.3.3.5 机理研究第26-27页
            1.3.3.6 研究领域第27-28页
        1.3.4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第28-33页
            1.3.4.1 PEO催化膜的原位制备与表征第28-29页
            1.3.4.2 PEO催化膜的缺点及改善方法第29-32页
            1.3.4.3 PEO技术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负载催化剂的研究第32-33页
    1.4 课题的提出、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33-36页
        1.4.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第33-35页
        1.4.2 课题创新点第35-3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第36-44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36-37页
        2.1.1 实验试剂第36-37页
        2.1.2 实验仪器第37页
    2.2 基体材料及预处理第37-38页
        2.2.1 基体材料第37-38页
        2.2.2 基体预处理与后处理第38页
    2.3 实验装置及条件第38-41页
        2.3.1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电源第38-39页
        2.3.2 数据实时采集系统第39页
        2.3.3 反应装置及条件第39-41页
            2.3.3.1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第39-40页
            2.3.3.2 电沉积第40页
            2.3.3.3 光催化第40-41页
    2.4 表征及测试第41-44页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第41-42页
        2.4.2 能量色散谱测试第42页
        2.4.3 X射线衍射测试第42页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第42页
        2.4.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测试第42页
        2.4.6 电解质溶液pH值和电导率测试第42-43页
        2.4.7 膜层厚度、孔隙率及孔径分布测试第43页
        2.4.8 放电火花密度及尺寸第43-44页
第三章 硅酸盐体系高孔隙率PEO催化膜的制备、表征及生长机理第44-70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高孔隙率PEO膜层制备思路的提出第44-47页
    3.3 电解质溶液组分及浓度的优化第47-50页
        3.3.1 基础电解质溶液浓度对放电特性的影响第47-49页
        3.3.2 添加剂浓度第49-50页
    3.4 OH-PEO和Si-PEO膜层生长行为的对比第50-57页
        3.4.1 膜层表观及截面形貌第50-52页
        3.4.2 放电特性第52-56页
            3.4.2.1 电流密度的对比第53-54页
            3.4.2.2 放电火花的对比第54-56页
        3.4.3 膜层组分第56-57页
    3.5 OH-PEO膜层成膜过程及成膜机理第57-67页
        3.5.1 成膜过程第58-64页
            3.5.1.1 膜层形貌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第58-60页
            3.5.1.2 膜层组分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第60-64页
        3.5.2 成膜机理第64-67页
        3.5.3 纳米颗粒形成机制第67页
    3.6 OH-PEO过程稳定性评价第67-68页
    3.7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铝酸盐体系高孔隙率PEO催化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第70-84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电解质溶液组分及浓度的优化第70-75页
        4.2.1 基础电解质溶液组分和浓度第71-73页
        4.2.2 放电特性和膜层表观形貌第73-75页
    4.3 膜层表观形貌演化及成膜过程第75-79页
        4.3.1 表观形貌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第75-76页
        4.3.2 平均孔径、孔密度、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第76-78页
        4.3.3 成膜过程第78-79页
    4.4 膜层组分及形成过程第79-80页
    4.5 膜层催化性能第80-82页
    4.6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PEO/电沉积技术耦合制备ZnO/Al_2O_3复合光催化膜第84-96页
    5.1 引言第84页
    5.2 高孔隙率PEO载体膜的制备与表征第84-88页
        5.2.1 PEO载体膜制备第84页
        5.2.2 膜层表观形貌第84-85页
        5.2.3 膜层组分与形成过程第85-88页
    5.3 PEO/电沉积复合催化膜的制备与表征第88-92页
        5.3.1 电沉积第88页
        5.3.2 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影响第88-90页
        5.3.3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90-91页
        5.3.4 膜层组分第91-92页
    5.4 膜层催化性能第92-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六章 微通道中原位制备高孔隙率PEO催化膜第96-105页
    6.1 引言第96页
    6.2 实验条件第96-97页
    6.3 PEO放电特性、膜层结构形貌及成膜过程第97-101页
        6.3.1 放电特性第97-98页
        6.3.2 膜层表观及截面形貌第98-100页
        6.3.3 成膜过程第100-101页
    6.4 微通道内外膜层形貌对比及影响机制初探第101-104页
        6.4.1 表观形貌对比分析第101-102页
        6.4.2 微通道几何结构对膜层生长的影响机制第102-104页
            6.4.2.1 屏蔽效应的影响第102-103页
            6.4.2.2 传质效应的影响第103-104页
    6.5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结论与展望第105-108页
    结论第105-107页
    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附件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吸附分离机理及功能化的计算化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活化叠氮的无金属催化环加成聚合反应制备功能化聚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