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6页 |
| 一、选题的理由及其意义 | 第8-9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3页 |
| (一)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 (二)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 (一)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 (二)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 (二) 调查研究法 | 第14页 |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 五、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探究式教学概述 | 第16-20页 |
|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 第16-18页 |
| (一) 含义 | 第16-17页 |
| (二) 特征 | 第17-18页 |
| 二、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政策依据 | 第18-20页 |
| (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第18-19页 |
| (二) 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19页 |
| (三) 新课程改革相关政策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哲学与生活》中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 第20-22页 |
| 一、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 第20页 |
| 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 第20-21页 |
|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第21页 |
| 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发展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哲学与生活》中探究式教学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 第22-26页 |
| 一、制约因素 | 第22-23页 |
| (一) 课时量不足 | 第22页 |
| (二) 课堂教学局限性 | 第22页 |
| (三) 教师能力参差不齐 | 第22-23页 |
| (四) 多数学生探究能力有限 | 第23页 |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 (一) 过度的探究 | 第23-24页 |
| (二) 缺乏目的性的探究 | 第24页 |
| (三) 为了探究而探究 | 第24页 |
| (四) 喧宾夺主的探究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哲学与生活》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26-36页 |
| 一、《哲学与生活》中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原则 | 第26-28页 |
| (一) 哲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26页 |
| (二)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原则 | 第26-27页 |
| (三) 普遍性探究与特殊性探究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页 |
| (四) 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方式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28页 |
| 二、《哲学与生活》中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 第28-36页 |
| (一)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 第28-30页 |
| (二) 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 第30-32页 |
| (三) 探索有效探究途径,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 第32-36页 |
| 结语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 致谢 | 第42-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