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1.1 研究问题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1.2.1 寡头垄断市场 | 第13-14页 |
1.2.2 产业共性技术 | 第14页 |
1.2.3 民营化 | 第14-15页 |
1.2.4 作用强度 | 第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3.1 寡头垄断市场机制研究 | 第15-16页 |
1.3.2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特征研究 | 第16-19页 |
1.3.3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科研协作中的应用研究 | 第19-20页 |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20-23页 |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 创新点与研究局限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研究设计 | 第24-37页 |
2.1 基本理论 | 第24-29页 |
2.1.1 寡头垄断市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 第24-25页 |
2.1.2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民营化的机理 | 第25-27页 |
2.1.3 社会网络理论 | 第27-29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29-37页 |
2.2.1 变量选择 | 第29-33页 |
2.2.2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2.2.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4-37页 |
第三章 统计描述 | 第37-51页 |
3.1 各行业产业共性技术民营化供给基本情况 | 第37-38页 |
3.1.1 中药制造业产业共性技术民营化供给基本情况 | 第37页 |
3.1.2 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共性技术民营化供给基本情况 | 第37-38页 |
3.2 各行业产业共性技术民营化供给的作用强度分析 | 第38-51页 |
3.2.1 中药制造业产业共性技术民营化供给的作用强度 | 第38-44页 |
3.2.2 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共性技术民营化供给的作用强度 | 第44-51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51-56页 |
4.1 行业比较 | 第51-53页 |
4.1.1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民营化总体情况差异 | 第51-52页 |
4.1.2 产业共性技术民营化供给网络结构差异 | 第52-53页 |
4.2 假设检验 | 第53-54页 |
4.2.1 相关性检验 | 第53-54页 |
4.2.2 回归分析 | 第54页 |
4.3 结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政策分析与政策建议 | 第56-61页 |
5.1 政策分析 | 第56-58页 |
5.1.1 现有主要政策举措 | 第56-57页 |
5.1.2 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7-5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8-61页 |
5.2.1 组建专门的产业共性技术管理部门,实施精准化扶持 | 第59页 |
5.2.2 深化构建创新联盟,优化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网络 | 第59-60页 |
5.2.3 完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研发合作与成果共享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1 广东省中药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 | 第67-69页 |
附录2 广东省通信设备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 | 第69-71页 |
附录3 广东省中药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网络指标(因变量) | 第71-72页 |
附录4 广东省通信设备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网络指标(因变量) | 第72-73页 |
附录5 广东省中药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场占有率及专利占比(自变量) | 第73-74页 |
附录6 广东省通信设备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场占有率及专利占比(自变量)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