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形近字字表生成及其教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1.1 选题来源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9页 |
1.2.1 形近字定义及特点 | 第9-10页 |
1.2.2 形近字成因 | 第10-11页 |
1.2.3 形近字影响汉字识别的原因 | 第11-12页 |
1.2.4 形近字分类 | 第12-14页 |
1.2.5 形近字字表 | 第14-16页 |
1.2.6 对外汉语中的形近字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2.7 形近字教学 | 第17-1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文献法 | 第19页 |
1.3.2 访谈法 | 第19-20页 |
1.3.3 实验法 | 第20-21页 |
2 形近字字表生成 | 第21-34页 |
2.1 形近字的确定标准 | 第21-23页 |
2.2 独体形近字 | 第23-28页 |
2.2.1 以笔形为区别 | 第23-24页 |
2.2.2 以笔画数为区别 | 第24-25页 |
2.2.3 以笔画组合关系为区别 | 第25-26页 |
2.2.4 以笔画的位置为区别 | 第26-27页 |
2.2.5 以笔画数与笔形为区别 | 第27-28页 |
2.3 合体形近字 | 第28-34页 |
2.3.1 以部件的形似区别 | 第28-32页 |
2.3.2 以部件的位置区别 | 第32-33页 |
2.3.3 以部件的数量区别 | 第33-34页 |
3 基于形近字字表的教学研究 | 第34-47页 |
3.1 研究材料设计 | 第34-35页 |
3.2 教学设计 | 第35-38页 |
3.3 测试设计 | 第38-40页 |
3.4 实施实验 | 第40-41页 |
3.5 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3.6 实验结论 | 第44-45页 |
3.7 实验意义 | 第45-47页 |
4 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不足之处及改进策略 | 第47-48页 |
4.1 注意事项 | 第47页 |
4.2 不足之处及改进策略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68页 |
附录 1:形近字字表 | 第52-60页 |
附录 2:教学展示(两节课的教学过程)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