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19页 |
1.1 农业废弃物堆肥概况 | 第12页 |
1.2 堆肥中氮素转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厌氧氨氧化菌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发现和分类研究 | 第14-15页 |
1.3.2 厌氧氨氧化菌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1 堆肥材料 | 第19页 |
2.1.2 样品采集 | 第19页 |
2.1.3 药品与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7页 |
2.2.1 理化性质 | 第20-21页 |
2.2.2 种子发芽率 | 第21页 |
2.2.3 DNA提取与纯化 | 第21页 |
2.2.4 PCR扩增 | 第21-23页 |
2.2.5 目的片段的纯化 | 第23页 |
2.2.6 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3页 |
2.2.7 连接与转化 | 第23-24页 |
2.2.8 序列分析 | 第24页 |
2.2.9 DGGE分析 | 第24-26页 |
2.2.10 16S rRNA基因定量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8页 |
3.1 堆肥过程中理化及生物指标变化 | 第27-31页 |
3.1.1 温度变化 | 第27页 |
3.1.2 p H值变化 | 第27-28页 |
3.1.3 含水率变化 | 第28-29页 |
3.1.4 C/N变化 | 第29页 |
3.1.5 氨态氮及硝态氮的变化 | 第29-30页 |
3.1.6 发芽率变化 | 第30-31页 |
3.2 厌氧氨氧化菌 16S r RNA克隆文库分析 | 第31-35页 |
3.2.1 DNA的提取纯化 | 第31页 |
3.2.2 厌氧氨氧化菌 16S rRNA基因PCR扩增 | 第31-32页 |
3.2.3 厌氧氨氧化菌 16S r 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 | 第32-33页 |
3.2.4 厌氧氨氧化菌 16S r 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 第33-35页 |
3.2.5 厌氧氨氧化菌 16S r RNA基因聚类分析 | 第35页 |
3.3 厌氧氨氧化菌功能基因克隆文库分析 | 第35-38页 |
3.3.1 厌氧氨氧化菌功能基因PCR扩增 | 第35页 |
3.3.2 厌氧氨氧化菌功能基因克隆文库分析 | 第35-37页 |
3.3.3 厌氧氨氧化菌功能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7-38页 |
3.3.4 厌氧氨氧化菌功能基因聚类分析 | 第38页 |
3.4 厌氧氨氧化菌 16S rRNA基因DGGE分析 | 第38-44页 |
3.4.1 厌氧氨氧化菌 16S r RNA基因PCR扩增 | 第38-39页 |
3.4.2 厌氧氨氧化菌DGGE图谱分析 | 第39-40页 |
3.4.3 厌氧氨氧化菌DGGE图谱多样性分析 | 第40-41页 |
3.4.4 厌氧氨氧化菌DGGE图谱系统发育分析 | 第41-43页 |
3.4.5 厌氧氨氧化菌DGGE图谱聚类分析 | 第43页 |
3.4.6 厌氧氨氧化菌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 | 第43-44页 |
3.5. 厌氧氨氧化菌 16S r RNA基因定量分析 | 第44-46页 |
3.5.1 标准曲线的构建 | 第44-45页 |
3.5.2 厌氧氨氧化菌 16S r RNA基因定量分析 | 第45-46页 |
3.6 厌氧氨氧化菌 16S rRNA基因引物错配率比较 | 第46-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4.1 理化性质和生化指标的变化 | 第48页 |
4.2 堆肥中厌氧氨氧化菌分布 | 第48-49页 |
4.3 堆肥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