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6页 |
1.1 CRISPR/CAS系统 | 第12-16页 |
1.1.1 CRISPR研究简史 | 第12-13页 |
1.1.2 CRISPR/CAS系统的机制 | 第13-15页 |
1.1.3 基因编辑技术在转基因猪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1.2 超数排卵 | 第16-24页 |
1.2.1 哺乳动物卵泡形成的特点 | 第16-17页 |
1.2.2 超排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3 超排原理 | 第18-19页 |
1.2.4 影响哺乳动物卵泡发生的激素 | 第19-22页 |
1.2.5 影响超排效果的因素 | 第22-23页 |
1.2.6 超数排卵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3 PDX-1 基因的概述 | 第24-26页 |
1.3.1 PDX-1 基因的结构 | 第24-25页 |
1.3.2 PDX-1 基因的表达 | 第25页 |
1.3.3 PDX-1 基因在胰腺发育中的作用 | 第25页 |
1.3.4 PDX-1 基因缺陷猪的应用价值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30页 |
2.1.1 实验动物和CRISPR/Cas9系统 | 第26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2.1.3 试验中常用试剂及配制 | 第27-29页 |
2.1.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2.2.1 实验动物的准备 | 第30页 |
2.2.2 超排处理 | 第30-31页 |
2.2.3 胚胎回收 | 第31页 |
2.2.4 目的基因的靶向sg RNA的设计 | 第31-32页 |
2.2.5 体外合成Cas9 mRNA和sgRNA | 第32页 |
2.2.6 胞质注射 | 第32-33页 |
2.2.7 胚胎移植 | 第33-34页 |
2.2.8 受体移植怀孕判断 | 第34页 |
2.2.9 卵母细胞的获取 | 第34页 |
2.2.10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 第34页 |
2.2.11 I VF体外受精 | 第34页 |
2.2.12 孤雌胚胎获得 | 第34-35页 |
2.2.13 PDX-1 基因敲除猪只的鉴定 | 第35页 |
2.2.1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3 结果 | 第36-47页 |
3.1 超排剂量和排卵点数量的关系 | 第36-38页 |
3.2 超排剂量和囊肿的数量的关系 | 第38-39页 |
3.3 超排剂量和白体的数量的关系 | 第39-40页 |
3.4 不同季节下对超排卵数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 超排胚胎和体外获得的孤雌、I VF、S CNT胚胎发育的差异 | 第42-45页 |
3.6 胞浆注射获得的PDX-1 缺陷猪模型的鉴定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52页 |
4.1 超数排卵 | 第47-50页 |
4.1.1 超排激素类型对超排结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2 超排剂量对超排结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3 前列烯醇在超排中的作用 | 第49页 |
4.1.4 季节因素对超排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 PDX-1 基因敲除猪 | 第50-52页 |
4.2.1 目的基因的选择和基因敲除动物的制备方法 | 第50页 |
4.2.2 基因敲除动物的鉴定与检测 | 第50-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