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1-21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 关于新媒体的研究 | 第13-15页 |
2. 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 第15-18页 |
3. 关于新媒体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相关概念阐述及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 第21-29页 |
(一) 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 第21-25页 |
1. 新媒体的含义 | 第21-23页 |
2. 新媒体的特点 | 第23-25页 |
(二)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含义 | 第25-26页 |
1. 爱国主义的含义 | 第25-26页 |
2. 爱国主义教育的含义 | 第26页 |
(三) 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1.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 第26-27页 |
2.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需要 | 第27页 |
3.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导大学生要理性爱国的需要 | 第27-29页 |
二、新媒体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29-32页 |
(一) 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保证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 | 第29页 |
(二) 信息内容的海量性,丰富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 | 第29-30页 |
(三) 信息形式的多样性,拓宽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 | 第30页 |
(四) 信息扩散的广泛性,增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广度 | 第30-31页 |
(五) 信息选择的自主性,提升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性 | 第31-32页 |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32-36页 |
(一) 信息的多元化,淡化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 第32-33页 |
(二) 选择的多样性,挑战了爱国主义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 第33页 |
(三) 传播方式的创新性,冲击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 第33-34页 |
(四) 应用的广泛性,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 第34-36页 |
四、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 第36-44页 |
(一) 强化媒体信息监管 | 第36-37页 |
1. 政府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力度 | 第36页 |
2. 高校要加强对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监控 | 第36-37页 |
(二) 重视新媒体的应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 第37-40页 |
1. 提高教育者素质,加强教育者的新媒体使用技能 | 第37-38页 |
2.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改革教学方式 | 第38页 |
3. 强化网络阵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平台 | 第38-39页 |
4. 营造良好的虚拟校园文化氛围 | 第39-40页 |
(三) 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 第40-43页 |
1. 爱国主义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 | 第40-41页 |
2. 以国内外发生的大型事件为着眼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 第41页 |
3. 树立先进典型,重视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 第41-42页 |
4. 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 第42-43页 |
(四) 大学生要重视自我教育 | 第43-44页 |
1. 加强自我监管 | 第43页 |
2. 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