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4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9页 |
1.5 研究假设 | 第9-10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2.1 社交焦虑研究概况 | 第11-19页 |
2.1.1 社交焦虑的界定 | 第11-12页 |
2.1.2 社交焦虑与社交焦虑障碍 | 第12页 |
2.1.3 社交焦虑相关因素的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2.1.4 不同流派对于社交焦虑的解释 | 第14-15页 |
2.1.5 社交焦虑的测量方式 | 第15-17页 |
2.1.6 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 第17-19页 |
2.2 职业中专学生 | 第19-20页 |
2.2.1 职业中专学生的界定 | 第19页 |
2.2.2 职业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2.3 OB训练的研究概况 | 第20-27页 |
2.3.1 OB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 第20-21页 |
2.3.2 OB训练的理念和优势 | 第21-23页 |
2.3.3 OB训练的作用机制 | 第23页 |
2.3.4 OB训练的操作流程 | 第23-24页 |
2.3.5 OB训练相关文献概述 | 第24-25页 |
2.3.6 OB训练对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 第25-27页 |
3 实证研究 | 第27-31页 |
3.1 研究一: 职业中专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现状调查 | 第27-28页 |
3.1.1 被试的选取 | 第27页 |
3.1.2 测量工具 | 第27页 |
3.1.3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3.2 研究二: OB训练对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 第28-31页 |
3.2.1 被试的选取 | 第28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3.2.3 研究程序 | 第29-31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1-36页 |
4.1 研究一: 职业中专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现状调查 | 第31-34页 |
4.1.1 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 | 第31页 |
4.1.2 职业中专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调查 | 第31-32页 |
4.1.3 不同性别职业中专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的差异检验 | 第32页 |
4.1.4 不同年级职业中专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的差异检验 | 第32-33页 |
4.1.5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社交焦虑水平的差异检验 | 第33页 |
4.1.6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社交焦虑水平的差异检验 | 第33-34页 |
4.1.7 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社交焦虑水平的差异检验 | 第34页 |
4.2 研究二: OB训练对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 第34-36页 |
4.2.1 干预组控制组前测结果对照 | 第34页 |
4.2.2 干预组被试前测后测得分差异比较 | 第34-35页 |
4.2.3 控制组被试前测后测得分差异比较 | 第35页 |
4.2.4 干预组控制组后测结果对照 | 第35-36页 |
5 讨论与分析 | 第36-42页 |
5.1 职业中专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的分析讨论 | 第36-39页 |
5.1.1 不同性别职业中专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的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5.1.2 不同年级职业中专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的差异分析 | 第37-38页 |
5.1.3 是否学生干部社交焦虑程度的差异分析 | 第38页 |
5.1.4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社交焦虑程度的差异分析 | 第38页 |
5.1.5 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社交焦虑水平的差异分析 | 第38-39页 |
5.2 OB训练对于职业中专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的有效性分析 | 第39-42页 |
6 思考与建议 | 第42-43页 |
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