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粗糙度相关研究 | 第14-19页 |
1.3 冷源模型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冲击射流风洞试验 | 第24-40页 |
2.1 风洞实验概况 | 第24-26页 |
2.1.1 试验测量仪器 | 第25-26页 |
2.2 冲击射流风场试验 | 第26-31页 |
2.2.1 风场试验工况 | 第26-28页 |
2.2.2 场试验结果 | 第28-31页 |
2.3 冲击射流风荷载试验 | 第31-39页 |
2.3.1 风荷载试验工况 | 第31-35页 |
2.3.2 高层建筑风荷载结果 | 第35-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冲击射流风场数值模拟 | 第40-58页 |
3.1 湍流理论与湍流数值方法 | 第40-42页 |
3.1.1 湍流基本方程 | 第40-41页 |
3.1.2 湍流数值方法 | 第41-42页 |
3.2 数值模拟参数 | 第42-46页 |
3.2.1 边界条件 | 第42-43页 |
3.2.2 网格划分 | 第43-45页 |
3.2.3 网格独立性分析 | 第45-46页 |
3.3 冲击射流的瞬态风速 | 第46-49页 |
3.3.1 竖向风速云图 | 第46-48页 |
3.3.2 径向风速云图 | 第48-49页 |
3.4 瞬态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9-57页 |
3.4.1 现有研究对比 | 第49-50页 |
3.4.2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50-52页 |
3.4.3 冲击射流瞬态风速特征 | 第52-55页 |
3.4.4 冲击射流平均风速特征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冷源模型风场数值模拟 | 第58-72页 |
4.1 数值模拟 | 第58-62页 |
4.1.1 冷源模型理论(Cooling Source Model,CSM) | 第58-59页 |
4.1.2 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59-61页 |
4.1.3 网格独立性分析 | 第61-62页 |
4.2 冷源模型过程云图 | 第62-64页 |
4.2.1 温度场与密度场 | 第62-64页 |
4.3 瞬态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4-71页 |
4.3.1 CSM与IJM风场特性对比 | 第64-69页 |
4.3.2 不同粗糙度地貌径向瞬态风速特征 | 第69-70页 |
4.3.3 不同粗糙度地貌平均风特征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冲击射流高层建筑风荷载数值模拟 | 第72-96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LES数值模拟 | 第72-76页 |
5.2.1 工况设置 | 第72-73页 |
5.2.2 参数设置 | 第73-74页 |
5.2.3 网格划分 | 第74-76页 |
5.3 冲击射流瞬态风速云图 | 第76-78页 |
5.3.1 竖向速度云图 | 第76-77页 |
5.3.2 径向速度云图 | 第77-78页 |
5.4 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系数 | 第78-85页 |
5.4.1 迎风面风压系数 | 第78-80页 |
5.4.2 背风面风压系数 | 第80-83页 |
5.4.3 侧面风压系数 | 第83-85页 |
5.5 风压系数的分布特性 | 第85-94页 |
5.5.1 数值模拟与试验对比 | 第86-88页 |
5.5.2 粗糙度对风压系数影响 | 第88-91页 |
5.5.3 径向距离对风压系数影响 | 第91-9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6-10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97页 |
6.3 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97-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