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街旁绿地边界空间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6-19页 |
1.1.1 山地城市绿地稀缺 | 第16-17页 |
1.1.2 边界效应缺乏重视 | 第17页 |
1.1.3 休闲时代需求凸显 | 第17-18页 |
1.1.4 主要问题与研究必要性 | 第18-19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3.1 关于街旁绿地的研究 | 第19-21页 |
1.3.2 关于街旁绿地边界空间的研究 | 第21页 |
1.3.3 关于边界空间的研究 | 第21-23页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3-2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4-26页 |
2 山地城市街旁绿地边界空间概述 | 第26-40页 |
2.1 研究对象概述 | 第26-28页 |
2.1.1 相关概念概述 | 第26-27页 |
2.1.2 对象特征概述 | 第27-28页 |
2.2 解析山地城市街旁绿地 | 第28-31页 |
2.2.1 交通组织 | 第28-29页 |
2.2.2 空间层次 | 第29页 |
2.2.3 分类总结 | 第29-31页 |
2.3 解析山城街旁绿地边界空间 | 第31-38页 |
2.3.1 基本特点 | 第31-32页 |
2.3.2 功能活动 | 第32-34页 |
2.3.3 景观要素 | 第34-36页 |
2.3.4 类型归纳 | 第36-38页 |
2.4 小结 | 第38-40页 |
3 重庆渝中区街旁绿地及其边界空间调研 | 第40-112页 |
3.1 调研计划 | 第40-43页 |
3.1.1 调研案例选择 | 第40-42页 |
3.1.2 调研时间选择 | 第42页 |
3.1.3 调研方法概述 | 第42-43页 |
3.2 三种类型的山城街旁绿地实例研究 | 第43-107页 |
3.2.1 游憩主导型 | 第43-74页 |
3.2.2 观景主导型 | 第74-98页 |
3.2.3 交通主导型 | 第98-107页 |
3.3 山城街旁绿地的边界空间问题总结 | 第107-110页 |
3.3.1 边界空间的共性问题 | 第107页 |
3.3.2 游憩主导型的个性问题 | 第107-108页 |
3.3.3 观景主导型的个性问题 | 第108-109页 |
3.3.4 交通主导型的个性问题 | 第109-110页 |
3.4 小结 | 第110-112页 |
4 山地城市街旁绿地边界空间设计对策 | 第112-124页 |
4.1 通用设计对策 | 第112-114页 |
4.1.1 引导契合的空间活动 | 第112页 |
4.1.2 保持多样的空间形式 | 第112-113页 |
4.1.3 塑造流动的道路景观 | 第113页 |
4.1.4 强化多维的景观特征 | 第113页 |
4.1.5 构建立体的边界轮廓 | 第113-114页 |
4.1.6 发掘最大的绿化空间 | 第114页 |
4.2 分类设计对策 | 第114-123页 |
4.2.1 游憩主导型 | 第114-118页 |
4.2.2 观景主导型 | 第118-121页 |
4.2.3 交通主导型 | 第121-123页 |
4.3 小结 | 第123-124页 |
5 结语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附录 | 第132-165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2-133页 |
B. 调查问卷 | 第133-135页 |
C.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第135-147页 |
D. 边界空间行为标注 | 第147-161页 |
E. 不同时段活动类型 | 第161-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