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电力市场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发电辅助服务市场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发电辅助服务考核与补偿概述 | 第15-25页 |
2.1 电力市场中发电辅助服务分类与定义 | 第15-16页 |
2.1.1 发电辅助服务的分类 | 第15页 |
2.1.2 发电辅助服务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 发电辅助服务考核 | 第16-21页 |
2.2.1 日发电计划考核 | 第16-17页 |
2.2.2 一次调频考核 | 第17-19页 |
2.2.3 无功考核 | 第19-20页 |
2.2.4 非计划停运考核 | 第20-21页 |
2.2.5 AGC(自动发电控制)考核 | 第21页 |
2.3 发电辅助服务补偿 | 第21-24页 |
2.3.1 AGC 补偿 | 第21-22页 |
2.3.2 无功补偿 | 第22页 |
2.3.3 调峰补偿 | 第22-24页 |
2.3.4 旋转备用补偿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短期负荷预测在日发电计划中的应用 | 第25-33页 |
3.1 短期负荷预测简介 | 第25-26页 |
3.2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 第26-27页 |
3.3 多重核支持向量机回归 | 第27-29页 |
3.4 MKL-SVR 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 第29-32页 |
3.4.1 MKL-SVR 短期负荷预测步骤 | 第30页 |
3.4.2 实例分析 | 第30-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发电辅助服务考核与补偿机制研究 | 第33-51页 |
4.1 基于激励机制的 AGC 考核与补偿机制研究 | 第33-40页 |
4.1.1 AGC 调节性能指标及考核补偿规则 | 第33-36页 |
4.1.2 基于激励机制的 AGC 考核与补偿模型 | 第36-38页 |
4.1.3 实例计算 | 第38-40页 |
4.2 统一优化的无功辅助服务补偿机制研究 | 第40-44页 |
4.2.1 无功容量市场 | 第40-42页 |
4.2.2 无功电量市场 | 第42-44页 |
4.3 风险因素下旋转备用辅助服务费用分摊研究 | 第44-47页 |
4.3.1 旋转备用风险研究 | 第45-46页 |
4.3.2 旋转备用补偿费用的分摊 | 第46-47页 |
4.4 节能发电调度下实用型调峰补偿机制研究 | 第47-50页 |
4.4.1 机组等效可用负荷率 | 第48-49页 |
4.4.2 机组的调峰容量补偿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辅助服务系统的设计 | 第51-57页 |
5.1 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 | 第51-53页 |
5.2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 第53-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57页 |
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