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4-3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1.1 城镇化推进城市商圈蓬勃发展 | 第14页 |
1.1.2 城市商圈安全保障矛盾日渐突出 | 第14-16页 |
1.1.3 步行路网是商圈平时体验及灾时疏散的重要载体 | 第16-17页 |
1.2 科学问题凝练 | 第17-20页 |
1.2.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1.2.2 科学问题 | 第18-19页 |
1.2.3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32页 |
1.3.1 商圈步行路网研究综述 | 第20-27页 |
1.3.2 可靠性分析研究综述 | 第27-30页 |
1.3.3 研究综述评述 | 第30-3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2-35页 |
1.4.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32-3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5-36页 |
2 步行路网可靠性研究方案设计 | 第36-70页 |
2.1 重庆商圈发展与建设概况 | 第36-45页 |
2.1.1 商圈建设发展历程 | 第36-40页 |
2.1.2 商圈建设现状 | 第40-45页 |
2.2 重庆商圈步行路网发展建设与可靠性问题解析 | 第45-54页 |
2.2.1 步行路网发展历程与建设现状 | 第45-50页 |
2.2.2 可靠性问题解析 | 第50-54页 |
2.3 步行路网可靠性整体研究方案设计 | 第54-56页 |
2.3.1 商圈步行路网可靠性问题生成原因 | 第54-55页 |
2.3.2 基于复杂网络的路网可靠性研究理论探索 | 第55页 |
2.3.3 可靠性研究技术路线 | 第55-56页 |
2.4.步行路网的网络模型构建 | 第56-70页 |
2.4.1 道路复杂网络基本建模方法 | 第56-58页 |
2.4.2 商圈步行网络的模型构建 | 第58-60页 |
2.4.3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60-66页 |
2.4.4 五大商圈步行网络模型构建 | 第66-70页 |
3 步行网络基本类型分析 | 第70-86页 |
3.1 统计指标与基本类型 | 第70-74页 |
3.1.1 复杂网络的统计指标 | 第70-71页 |
3.1.2 复杂网络的基本类型 | 第71-74页 |
3.1.3 复杂网络的类型确定 | 第74页 |
3.2 统计特征计算 | 第74-81页 |
3.2.1 地理空间网指标计算结果 | 第74-78页 |
3.2.2 步行设施网指标计算结果 | 第78-8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1-86页 |
4 步行网络拓扑结构静态可靠性分析 | 第86-102页 |
4.1 分析指标 | 第87-89页 |
4.2.1 可达性 | 第87页 |
4.2.2 中心 | 第87-88页 |
4.2.3 层级 | 第88-89页 |
4.2.4 组团 | 第89页 |
4.2 地理空间网网络结构分析 | 第89-98页 |
4.2.1 可达性 | 第89-90页 |
4.2.2 中心 | 第90-94页 |
4.2.3 层级 | 第94-97页 |
4.2.4 组团 | 第97-9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8-102页 |
5 步行设施网故障条件下动态可靠性分析 | 第102-128页 |
5.1 网络故障模拟与攻击模式构建 | 第102-107页 |
5.1.1 步行路网灾害分析 | 第102-103页 |
5.1.2 网络攻击模式与可靠性指标构建 | 第103-106页 |
5.1.3 步行网络故障模拟 | 第106-107页 |
5.2 步行设施网故障模拟分析 | 第107-125页 |
5.2.1 累计攻击:网络效率 | 第108-115页 |
5.2.2 累计攻击:最大连通子图的相对大小 | 第115-122页 |
5.2.3 单独点攻击:网络连通效率 | 第122-12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5-128页 |
6 步行路网可靠性规划策略研究 | 第128-142页 |
6.1 步行路网整体结构优化 | 第128-133页 |
6.1.1 总体思路 | 第128-129页 |
6.1.2 具体策略 | 第129-133页 |
6.2 步行线路规划与空间设计 | 第133-137页 |
6.2.1 步行路网等级划分 | 第133-134页 |
6.2.2 中心区设计 | 第134-137页 |
6.3 商圈综合环境规划 | 第137-142页 |
6.3.1 商圈组团划分 | 第137-138页 |
6.3.2 保护等级划分 | 第138-140页 |
6.3.3 管理与应急预案规划 | 第140-14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42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42-143页 |
7.3 主要不足与展望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2页 |
附录 | 第152-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