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本控制改进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2.1 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1.2.2 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华磊光电公司成本控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47页 |
2.1 华磊光电公司概况 | 第24-26页 |
2.2 华磊光电公司生产工艺流程 | 第26-30页 |
2.2.1 外延生产工艺流程 | 第26-28页 |
2.2.2 芯片生产工艺流程 | 第28-30页 |
2.3 华磊光电公司成本构成 | 第30-32页 |
2.3.1 固定成本构成 | 第30-32页 |
2.3.2 变动成本构成 | 第32页 |
2.4 华磊光电成本控制现状 | 第32-35页 |
2.4.1 材料成本控制现状 | 第32-33页 |
2.4.2 人工成本控制现状 | 第33页 |
2.4.3 电力成本控制现状 | 第33-34页 |
2.4.4 维修及配件成本控制现状 | 第34-35页 |
2.5 华磊光电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 第35-47页 |
2.5.1 产品单位制造成本过高 | 第35页 |
2.5.2 成本数据失真 | 第35-40页 |
2.5.3 成本控制缺乏标准 | 第40页 |
2.5.4 材料采购成本过高 | 第40-41页 |
2.5.5 废料回收管理不善 | 第41-44页 |
2.5.6 不同规格产品成本分摊不科学 | 第44-47页 |
第3章 华磊光电公司成本控制改进方案 | 第47-75页 |
3.1 控制和降低固定成本 | 第47-48页 |
3.2 制定成品的产出标准 | 第48-49页 |
3.3 制定产品成本标准 | 第49-67页 |
3.3.1 材料消耗标准的制定 | 第50-58页 |
3.3.2 人工成本标准的制定 | 第58-62页 |
3.3.3 电力消耗标准的制定 | 第62-65页 |
3.3.4 化学气体消耗标准的制定 | 第65-66页 |
3.3.5 芯片产品单位标准成本的制定 | 第66-67页 |
3.4 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 | 第67-71页 |
3.4.1 实行材料采购的招投标制 | 第67-70页 |
3.4.2 国产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 第70页 |
3.4.3 尽快突破图形衬底的加工瓶颈 | 第70-71页 |
3.5 加强辅料余料的回收 | 第71-73页 |
3.5.1 重点是黄金回收 | 第71-72页 |
3.5.2 加快利用废旧衬底片 | 第72页 |
3.5.3 加强MO源余液的管理 | 第72-73页 |
3.6 最大产能生产以提高边际效益 | 第73页 |
3.7 改进成本分摊方法 | 第73-75页 |
第4章 华磊光电成本控制方案实施及实施效果 | 第75-83页 |
4.1 建立成本控制组织和机制 | 第75页 |
4.2 建立成本分析会议制度 | 第75-76页 |
4.3 加强成本考核增加激励措施 | 第76-78页 |
4.3.1 实施以分厂为单位的成本责任中心 | 第76-77页 |
4.3.2 建立对成本责任中心的考核机制 | 第77-78页 |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78-79页 |
4.5 成本控制实施的效果 | 第79-83页 |
4.5.1 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 第79-80页 |
4.5.2 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 第80-81页 |
4.5.3 员工收入大幅增长 | 第81页 |
4.5.4 成本对销售的指导作用增强 | 第81-82页 |
4.5.5 公司效益得到提高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