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尾段缺陷成像方法及便携式系统研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1.2 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1.3 超声成像技术简介 | 第11-17页 |
1.3.1 ALOK成像技术 | 第11-12页 |
1.3.2 超声全息成像技术 | 第12-13页 |
1.3.3 相控阵法 | 第13-14页 |
1.3.4 超声CT技术 | 第14页 |
1.3.5 超声显微镜 | 第14-15页 |
1.3.6 超声特征扫描技术 | 第15-17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复合材料机身尾段结构特点及缺陷识别研究 | 第18-38页 |
2.1 复合材料机身尾段结构特点 | 第18-20页 |
2.2 传统超声波检测原理 | 第20-21页 |
2.3 机身尾段检测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 第21-23页 |
2.3.1 检测难点 | 第21页 |
2.3.2 解决方法 | 第21-23页 |
2.4 分层缺陷分析和识别 | 第23-27页 |
2.5 脱粘缺陷分析和识别 | 第27-31页 |
2.6 冲击缺陷分析和识别 | 第31-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机身尾段便携式超声特征扫描成像系统研制 | 第38-54页 |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8-41页 |
3.2 超声激励 /接收系统 | 第41-42页 |
3.3 机械扫查架系统 | 第42-45页 |
3.3.1 高精度滚珠丝杠 | 第42-43页 |
3.3.2 光栅尺编码器 | 第43-44页 |
3.3.3 检测夹持装置和固定装置 | 第44-45页 |
3.4 机械控制系统 | 第45-49页 |
3.4.1 两相四线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 | 第45-48页 |
3.4.2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选择及使用 | 第48-49页 |
3.5 信号同步系统 | 第49-51页 |
3.6 软件基础介绍 | 第51-52页 |
3.7 软件功能介绍 | 第52-5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复合材料机身尾段在役成像检测实验 | 第54-63页 |
4.1 检测对象简介 | 第54-56页 |
4.2 典型分层缺陷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56-57页 |
4.3 典型脱粘缺陷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57-58页 |
4.4 典型冲击缺陷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58-61页 |
4.5 所有类型缺陷的检测结果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6页 |
5.1 总结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