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绪论第11-23页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研究背景第11-12页
        2.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21页
        1.“学分银行”相关研究第14-17页
        2.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相关研究第17-20页
        3.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第20-21页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1-23页
        1.研究思路第21页
        2.研究方法第21-23页
二、“学分银行”及其运行机制概述第23-29页
    (一)“学分银行”的意蕴第23-26页
        1.学分的概念第23-24页
        2.学分制的概念第24-25页
        3.学分银行的概念第25-26页
    (二)“学分银行”制的内在运行机制第26-27页
        1.存分机制第26-27页
        2.贷分机制第27页
        3.兑分机制第27页
    (三)“学分银行”对于教师研修的价值第27-29页
        1.满足不同教师多样化的研修需求第27-28页
        2.提升教师研修有效性的创新范式第28页
        3.探索教师自主性成长的有效路径第28-29页
三、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的问题考察第29-44页
    (一)学分设置不科学,难以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第29-34页
    (二)“学分银行”缺乏动力机制,教师内在需求不足第34-37页
    (三)“学分银行”运行工具性强,教师人文关怀缺失第37-40页
    (四)“学分银行”缺乏评价标准,学分认定争议较多第40-41页
    (五)“学分银行”缺乏组织保障,校本管理难度较大第41-44页
四、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运行的对策探讨第44-52页
    (一)学分内容设置多样化,满足小学教师多样性的学习需求第44-46页
    (二)学分运行方式科学化,达成小学教师高效性的学习效果第46-48页
    (三)学分管理制度人文化,激发小学教师内生性的学习动机第48-49页
    (四)学分评价标准多元化,发挥小学教师激励性的学习功能第49-50页
    (五)学分管理机制长效化,营造小学教师常态化的学习氛围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生空间观念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藤”课程的架构与实施--基于温州市第十五幼儿园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