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1.2 国外几种接触网检修典型模式 | 第7-10页 |
1.3 国内接触网检修模式和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接触网维修模式分析及运用 | 第13-20页 |
2.1 当前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维修形式 | 第13-16页 |
2.1.1 周期修 | 第13-14页 |
2.1.2 状态修 | 第14-15页 |
2.1.3 故障修 | 第15页 |
2.1.4 主动修 | 第15-16页 |
2.2 接触网检修实施载体 | 第16-17页 |
2.3 几种维修形式在接触网运营中的实际运用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漯阜铁路接触网维修模式选择 | 第20-29页 |
3.1 漯阜铁路接触网设备维修管理的机构设置及职责 | 第20页 |
3.2 漯阜铁路接触网检修依据的主要规章制度 | 第20-21页 |
3.3 漯阜铁路接触网维修模式调整 | 第21-29页 |
3.3.1 开通初期维修模式及组织形式 | 第21-22页 |
3.3.2 漯阜铁路开通初期接触网维修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3.3.3 状态修模式的确立 | 第24-29页 |
第四章 接触网状态修组织实施 | 第29-41页 |
4.1 购置现代化检测装备 | 第29-36页 |
4.1.1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CCHM(4C)主要功能 | 第29-30页 |
4.1.2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运用实例 | 第30-32页 |
4.1.3 弓网综合检测装置-CPCM(1C)主要功能及运用实例 | 第32-36页 |
4.2 提高检测环节质量 | 第36-37页 |
4.3 强化检修环节控制 | 第37-38页 |
4.4 优化生产组织结构 | 第38-40页 |
4.5 合理制定维修计划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