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文献综述 | 第13页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案和思路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案 | 第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6-24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6-20页 |
2.1.1 轨道交通的车辆段 | 第16页 |
2.1.2 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 | 第16-17页 |
2.1.3 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成本和收益 | 第17-18页 |
2.1.4 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意义 | 第18-20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1 公共交通导向开发理论(TOD) | 第20-21页 |
2.2.2 联合开发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城市触媒理论 | 第22页 |
2.2.4 紧凑城市理论 | 第22-23页 |
2.2.5 立体化空间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蛟桥停车场上盖物业项目的规划方案 | 第24-34页 |
3.1 项目概况 | 第24页 |
3.2 项目现状条件 | 第24-25页 |
3.2.1 宏观区域环境 | 第24-25页 |
3.2.2 微观区域环境 | 第25页 |
3.2.3 建设条件 | 第25页 |
3.3 规划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3.3.1 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 第26页 |
3.3.2 按“地铁+社区”模式进行规划与开发 | 第26页 |
3.3.3 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原则 | 第26页 |
3.3.4 创新性原则 | 第26页 |
3.4 总体规划布局 | 第26-28页 |
3.4.1 车流 | 第27页 |
3.4.2 人流 | 第27页 |
3.4.3 消防、环保、人防系统 | 第27-28页 |
3.5 建筑设计 | 第28页 |
3.6 景观设计 | 第28-29页 |
3.7 消防设计 | 第29-32页 |
3.7.1 设计依据 | 第29-30页 |
3.7.2 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 | 第30页 |
3.7.3 总图布局 | 第30-31页 |
3.7.4 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 | 第31页 |
3.7.5 建筑防火间距 | 第31页 |
3.7.6 消防控制中心和消防水池的建设 | 第31-32页 |
3.8 人防设计 | 第32-33页 |
3.8.1 设计依据 | 第32页 |
3.8.2 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3.9 无障碍设计 | 第33-34页 |
3.9.1 设计依据 | 第33页 |
3.9.2 设置范围和原则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蛟桥停车场上盖物业项目可行性分析 | 第34-47页 |
4.1 物业开发方案 | 第34-35页 |
4.2 蛟桥停车场增加投资金额 | 第35-36页 |
4.3 蛟桥停车场物业开发的收益情况 | 第36-38页 |
4.3.1 按照土地出让价值计算收益 | 第36页 |
4.3.2 按照物业开发计算收益 | 第36-38页 |
4.4 交通影响的分析 | 第38-45页 |
4.4.1 车行交通 | 第38-40页 |
4.4.2 人行交通 | 第40-44页 |
4.4.3 停车系统 | 第44-45页 |
4.5 环境影响的分析 | 第45-47页 |
4.5.1 环保设计理念 | 第45页 |
4.5.2 具体环保措施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7-50页 |
5.1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7-49页 |
5.1.1 本文结论 | 第47-48页 |
5.1.2 本文创新点 | 第48-49页 |
5.2 不足之处 | 第49页 |
5.3 学术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