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第一章 高中《语文读本》概述 | 第16-30页 |
第一节 高中《语文读本》的概念及产生背景 | 第16-17页 |
一、《语文读本》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语文读本》的产生背景 | 第17页 |
第二节 高中《语文读本》的特征 | 第17-25页 |
一、体现创新的教育理念 | 第18-20页 |
二、加重文学作品的比例 | 第20-21页 |
三、与课本编排结构对应 | 第21-25页 |
第三节 高中《语文读本》的实践意义 | 第25-30页 |
一、丰富教学内容 | 第25-27页 |
二、开展梯度训练 | 第27-28页 |
三、提升语文素养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普通高中《语文读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8页 |
第一节 高中《语文读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一、读本使用目标不明确,没能和课本结合起来 | 第30-31页 |
二、教师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 | 第31-32页 |
三、没有做到听说读写训练结合 | 第32-33页 |
四、学生没有主动阅读的习惯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高中《语文读本》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教师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 第34-35页 |
二、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 第35-36页 |
三、语文学科特点影响 | 第36页 |
四、其他读物媒体冲击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的具体教学实践 | 第38-57页 |
第一节 明确读本目标,有机结合教材 | 第38-41页 |
一、经典篇目进课堂 | 第38-39页 |
二、读本内容作为重要资料补充进课堂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充分使用读本, 进行更为明确的指导 | 第41-47页 |
一、改变学生观念,重视使用语文读本 | 第41-42页 |
二、积极推进阅读,养成主动阅读习惯 | 第42-43页 |
三、安排具体环节,进行扎实的知识积累 | 第43-46页 |
四、开展适度训练,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充分使用读本, 参与听说读写结合的具体训练 | 第47-57页 |
一、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前五分钟演讲 | 第48-49页 |
二、举行传统的泉韵·心声诗歌朗诵会 | 第49-51页 |
三、认真参与,进行读写训练 | 第51-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