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ABA对悬浮培养匍枝筋骨草蜕皮激素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有关匍枝筋骨草 20E研究进展第8页
    1.2 ABA对植物影响概述第8-9页
    1.3 20E合成途径概述第9-11页
    1.4 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1页
    1.5 转录组学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中的应用第11-12页
    1.6 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2-13页
2 ABA对匍枝筋骨草蜕皮激素及中间产物的影响第13-24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13-14页
        2.1.1 材料第13页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13-14页
    2.2 实验方法第14-18页
        2.2.1 悬浮细胞的培养第14页
        2.2.2 生物量的测定第14页
        2.2.3 蜕皮激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第14-15页
        2.2.4 培养基中总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第15-16页
        2.2.5 中间产物的提取及测定第16-18页
    2.3 实验结果第18-22页
        2.3.1 匍枝筋骨草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第18-19页
        2.3.2 ABA对匍枝筋骨草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第19-20页
        2.3.3 不浓同度ABA对匍枝筋骨草细胞干重的影响第20页
        2.3.4 不同浓度ABA对悬浮培养细胞蜕皮激素含量的影响第20-21页
        2.3.5 悬浮培养液中总糖浓度的变化第21页
        2.3.6 ABA对中间产物的影响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4页
3 ABA对匍枝筋骨草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第24-29页
    3.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4页
    3.2 实验方法第24-26页
        3.2.1 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第24-25页
        3.2.2 SOD提取与活性测定第25页
        3.2.3 CAT提取与活性测定第25页
        3.2.4 POD提取与活性测定第25-26页
    3.3 实验结果第26-28页
        3.3.1 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第26页
        3.3.2 CAT的活性变化第26-27页
        3.3.3 SOD的活性变化第27-28页
        3.3.4 POD的活性变化第28页
    3.4 本章讨论第28-29页
4 ABA对匍枝筋骨草悬浮细胞内源激素的影响第29-35页
    4.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9页
    4.2 实验方法第29-31页
    4.3 实验结果第31-33页
        4.3.1 外源ABA对ZR含量影响第31页
        4.3.2 外源ABA对GA3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4.3.3 外源ABA对IAA含量的影响第32-33页
        4.3.4 外源ABA对ABA含量的影响第33页
    4.4 本章讨论第33-35页
5 转录组基因表达分析第35-47页
    5.1 材料与试剂第35页
        5.1.1 实验材料第35页
        5.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5页
    5.2 实验方法第35-37页
        5.2.1 RN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第35页
        5.2.2 转录组数据统计分析第35-36页
        5.2.3 ORF分析第36页
        5.2.4 基因功能注释第36-37页
    5.3 实验结果第37-46页
        5.3.1 测序数量统计第37-38页
        5.3.2 Clean data数据质量统计第38-40页
        5.3.3 基因功能注释第40-46页
    5.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47-59页
    6.1 材料与试剂第47页
    6.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6.2.1 基因表达定量分析及比对第47页
        6.2.2 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第47页
        6.2.3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第47页
        6.2.4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富集分析第47-48页
    6.3 实验结果第48-57页
        6.3.1 基因表达定量分析第48页
        6.3.2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第48页
        6.3.3 差异表达基因GO的富集分析第48-49页
        6.3.4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富集分析第49-57页
    6.4 本章讨论第57-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花苜蓿抗寒基因MsMADS1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下一篇: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