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6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6-9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9页 |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第一章 马友德二胡教学之“术” | 第10-14页 |
第一节 马友德二胡教学之“术”的含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技法训练的理论原理 | 第10-12页 |
一、运弓的原则以及带气运弓的原理 | 第10-11页 |
二、高质量快弓练习方法的启示 | 第11-12页 |
三、“三点论”与“中间位置” | 第12页 |
第三节 西洋乐器训练方法的借鉴 | 第12-14页 |
第二章“术”蕴于内涵之途径 | 第14-20页 |
第一节 二胡的“腔”:风格性基本功训练 | 第14-16页 |
一、马友德自述风格性基本功 | 第14-15页 |
二、个案分析:锡剧背景的邓建栋 | 第15-16页 |
第二节“感觉论”与综合式教学 | 第16-18页 |
一、马友德自述“感觉论”与“综合式”教学 | 第16-17页 |
二、个案分析:勇于创新的周维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通过创作引导演奏个性的形成 | 第18-20页 |
一、马友德的创作教学理论 | 第18-19页 |
二、个案分析:“音乐鬼才”卞留念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马友德二胡教学成功之道及学科贡献 | 第20-23页 |
第一节“术”与“内涵”的渗透 | 第20页 |
第二节 开放性二胡教学体系的形成 | 第20-23页 |
一、系统性:“方法论、创作成果、教材建设”之教学系统 | 第20-21页 |
二、开放性:“一生多师”与多学科借鉴的培养模式 | 第21-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附录 | 第26-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