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1-15页 |
|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四、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概述及其重要性 | 第15-21页 |
|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概述 | 第15-17页 |
| (一)责任 | 第15-16页 |
| (二)责任意识 | 第16页 |
| (三)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 | 第16-17页 |
| (四)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 | 第17页 |
|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 第17-21页 |
| (一)促进大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17-18页 |
| (二)完成高等教育培育目标的需要 | 第18页 |
|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 第18-19页 |
|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基本内容 | 第21-29页 |
| 一、自我责任意识 | 第21-22页 |
| (一)珍爱生命的意识 | 第21页 |
| (二)自我全面发展的意识 | 第21-22页 |
| 二、家庭责任意识 | 第22-23页 |
| (一)对父母负责的意识 | 第22-23页 |
| (二)对未来家庭负责的意识 | 第23页 |
| 三、社会责任意识 | 第23-25页 |
| (一)遵守社会公序良俗的意识 | 第24页 |
| (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 | 第24-25页 |
| (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第25页 |
| 四、国家责任意识 | 第25-29页 |
| (一)热爱国家的意识 | 第26页 |
| (二)服务国家的意识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7页 |
| 一、培育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 第29-31页 |
| (一)对自身、家庭具有担当意识 | 第29-30页 |
| (二)对国家、社会具有责任感 | 第30-31页 |
| 二、培育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 (一)自我层面 | 第32-33页 |
| (二)家庭层面 | 第33页 |
| (三)学校层面 | 第33-35页 |
| (四)社会层面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培育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切入点 | 第37-45页 |
| 一、自我培育是奠基之石 | 第37-38页 |
| (一)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观念 | 第37页 |
| (二)加强责任意识行为方式的培育 | 第37-38页 |
| 二、家庭培育是重要环节 | 第38-39页 |
| (一)培育子女的独立意识 | 第38-39页 |
| (二)家长应以身作则 | 第39页 |
| 三、高校培育是主要阵地 | 第39-43页 |
| (一)发挥国家方针政策引领作用 | 第39-40页 |
| (二)营造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 | 第40-41页 |
| (三)更新传统责任意识培育观念 | 第41-43页 |
| 四、社会培育是助推之力 | 第43-45页 |
| (一)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评价机制 | 第43页 |
| (二)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监督作用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