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国家和省政府重视遗产旅游发展 | 第10页 |
1.1.2 帝陵遗产旅游成为旅游新风尚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1.3.2 实证调研法 | 第12页 |
1.3.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第12-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帝王陵墓 | 第14页 |
2.1.2 游客诉求 | 第14-15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3.1 遗产活化理论 | 第18-19页 |
2.3.2 体验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2.3.3 相关利益主体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陕西省汉唐帝陵概况 | 第21-30页 |
3.1 陕西省汉唐帝陵遗产资源现状 | 第21-25页 |
3.1.1 汉唐帝陵数量 | 第21-22页 |
3.1.2 汉唐帝陵形制 | 第22-24页 |
3.1.3 文物保存情况 | 第24-25页 |
3.2 陕西省汉唐帝陵空间分布规律 | 第25-26页 |
3.3 陕西省汉唐帝陵旅游发展状况 | 第26-30页 |
3.3.1 旅游开发现状 | 第26-29页 |
3.3.2 发展存在问题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汉唐帝陵旅游游客诉求研究 | 第30-57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30-32页 |
4.1.1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4.1.2 研究区域 | 第30-31页 |
4.1.3 问卷设计 | 第31页 |
4.1.4 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4.1.5 信度分析 | 第32页 |
4.2 样本构成 | 第32-38页 |
4.2.1 年龄分布 | 第32-33页 |
4.2.2 性别构成 | 第33页 |
4.2.3 地域构成 | 第33-34页 |
4.2.4 文化程度 | 第34-35页 |
4.2.5 收入水平 | 第35-36页 |
4.2.6 职业构成 | 第36-37页 |
4.2.7 其他信息 | 第37-38页 |
4.3 汉唐帝陵旅游游客诉求分析 | 第38-45页 |
4.3.1 均值分析 | 第38-40页 |
4.3.2 因子分析 | 第40-45页 |
4.3.3 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 第45页 |
4.4 基于年龄差异的游客诉求分析 | 第45-51页 |
4.4.1 18 岁以下游客群体 | 第47-48页 |
4.4.2 19-28 岁游客群体 | 第48-49页 |
4.4.3 29-44 岁游客群体 | 第49-50页 |
4.4.4 45-65 岁游客群体 | 第50页 |
4.4.5 66 岁以上游客群体 | 第50-51页 |
4.5 研究结果 | 第51-52页 |
4.6 不同年龄阶段游客诉求差异的影响因素 | 第52-57页 |
4.6.1 心理因素 | 第54页 |
4.6.2 受教育程度 | 第54-55页 |
4.6.3 收入水平 | 第55页 |
4.6.4 家庭生命周期 | 第55-57页 |
结论和建议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1 基于年龄差异的汉唐帝陵旅游游客诉求研究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附录2 陕西省汉唐帝陵埋葬帝王及相关历史资料一览表 | 第67-69页 |
附录3 陕西省汉唐帝陵及其陪葬墓文物挖掘和保存情况表 | 第69-71页 |
附录4 各因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游客群体间的差异性 | 第7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