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2.1.1 地理标志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概念 | 第14页 |
2.1.3 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差异 | 第14-15页 |
2.1.4 与区域品牌的差异 | 第15页 |
2.1.5 与企业品牌的差异 | 第15-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页 |
2.2.2 信誉产品理论 | 第16页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2.2.4 产品差异化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地理标志农产品信阳毛尖品牌建设概况 | 第18-28页 |
3.1 信阳毛尖品牌建设的发展基础 | 第18-19页 |
3.1.1 独特的自然环境 | 第18页 |
3.1.2 便利的区位交通 | 第18页 |
3.1.3 健全的产业体系 | 第18页 |
3.1.4 优良的茶树品种 | 第18页 |
3.1.5 悠久的产茶历史 | 第18-19页 |
3.1.6 深厚的文化底蕴 | 第19页 |
3.2 信阳毛尖品牌建设的建设主体 | 第19-20页 |
3.2.1 政府主体 | 第19页 |
3.2.2 行业协会 | 第19页 |
3.2.3 相关企业 | 第19-20页 |
3.2.4 农户 | 第20页 |
3.3 信阳毛尖品牌建设现状 | 第20-24页 |
3.3.1 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 第20-22页 |
3.3.2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 第22-24页 |
3.3.3 信阳毛尖品牌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4页 |
3.4 信阳毛尖品牌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3.4.1 信阳毛尖品牌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 第24-26页 |
3.4.2 信阳毛尖品牌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地理标志农产品信阳毛尖品牌建设实证研究 | 第28-41页 |
4.1 信阳毛尖品牌建设影响因素梳理 | 第28-30页 |
4.2 影响因素解析 | 第30-31页 |
4.2.1 原产地因素 | 第30页 |
4.2.2 建设主体因素 | 第30-31页 |
4.2.3 消费者因素 | 第31页 |
4.2.4 产品因素 | 第31页 |
4.3 调研目的和样本数量 | 第31-32页 |
4.4 信度检验 | 第32页 |
4.5 样本调研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5页 |
4.5.1 原产地因素 | 第32页 |
4.5.2 主体因素 | 第32-33页 |
4.5.3 消费者因素 | 第33-34页 |
4.5.4 产品因素 | 第34页 |
4.5.5 信阳毛尖品牌建设成效 | 第34-35页 |
4.6 实证分析 | 第35-38页 |
4.6.1 变量设置 | 第35-36页 |
4.6.2 主成分分析 | 第36-38页 |
4.7 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4.8 结果讨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地理标志农产品信阳毛尖品牌建设对策建议 | 第41-43页 |
5.1 夯实品牌基础 | 第41页 |
5.2 打造品牌竞争力 | 第41-42页 |
5.3 做好品牌维护工作 | 第42-4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A | 第48-51页 |
附录B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