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1.5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第15-32页 |
2.1 服务导向战略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1.1 服务主导逻辑演进 | 第15-16页 |
2.1.2 服务导向战略 | 第16-17页 |
2.2 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的相关研究 | 第17-24页 |
2.2.1 制造业服务化研究及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2.2.2 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的概念及维度 | 第19-24页 |
2.3 服务导向战略、制造企业服务衍生与企业绩效相关研究 | 第24-30页 |
2.3.1 企业绩效 | 第24-26页 |
2.3.2 制造企业服务衍生与企业绩效关系 | 第26-28页 |
2.3.3 服务导向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28-29页 |
2.3.4 服务导向战略与绩效的中介作用 | 第29-30页 |
2.4 研究评述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概念模型构建与假设研究 | 第32-39页 |
3.1 概念模型提出 | 第32-35页 |
3.1.1 制造企业服务衍生过程分析 | 第32-33页 |
3.1.2 服务导向战略下制造企业价值来源分析 | 第33-34页 |
3.1.3 概念模型提出 | 第34-35页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5-38页 |
3.2.1 服务导向战略与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的关系 | 第35页 |
3.2.2 服务导向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35-36页 |
3.2.3 服务衍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第36-37页 |
3.2.4 制造企业服务衍生对服务化战略、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 | 第37页 |
3.2.5 研究假设总结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量表设计及研究分析方法 | 第39-46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39-41页 |
4.1.1 服务导向战略的测量 | 第39-40页 |
4.1.2 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的测量 | 第40-41页 |
4.1.3 企业绩效的测量 | 第41页 |
4.2 小样本调查与最终问卷 | 第41-43页 |
4.3 分析方法设计 | 第43-45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页 |
4.3.2 信度分析 | 第43-44页 |
4.3.3 效度分析 | 第44页 |
4.3.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及主要拟合指标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服务导向战略、服务衍生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6-67页 |
5.1 数据收集 | 第46-47页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5.2.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 第47页 |
5.2.2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5.3 信度检验 | 第48-51页 |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1-53页 |
5.5 假设检验与模型评估 | 第53-62页 |
5.5.1 全模型结构关系检验 | 第53-54页 |
5.5.2 子模型结构关系检验 | 第54-59页 |
5.5.3 中介效应检验 | 第59-62页 |
5.6 结果讨论与管理启示 | 第62-66页 |
5.6.1 模型解释 | 第62-64页 |
5.6.2 管理启示 | 第64-6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验证性案例分析 | 第67-74页 |
6.1 案例选择 | 第67页 |
6.2 海尔的服务转型与绩效 | 第67-73页 |
6.2.1 战略调整历程 | 第67-69页 |
6.2.2 服务转型进程 | 第69-71页 |
6.2.3 战略目标、战略执行及绩效分析 | 第71-73页 |
6.3 案例启示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7.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学研究情况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
附录A 制造企业产品服务化问卷调查表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