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5 研究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小城镇近郊生态旅游区相关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 | 第19-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小城镇 | 第19页 |
2.1.2 小城镇近郊 | 第19-20页 |
2.1.3 生态旅游区 | 第20页 |
2.1.4 生态旅游区规划 | 第20-21页 |
2.2 小城镇近郊生态旅游区特征 | 第21-24页 |
2.2.1 环境类型多样,生态敏感度高 | 第21页 |
2.2.2 资源丰富 | 第21-22页 |
2.2.3 功能多样 | 第22-23页 |
2.2.4 与周边发展关系密切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小城镇近郊生态旅游区发展困境及成因分析 | 第25-35页 |
3.1 小城镇近郊生态旅游区发展困境 | 第25-30页 |
3.1.1 空间保护方面的困境 | 第25-26页 |
3.1.2 生态环境方面的困境 | 第26-28页 |
3.1.3 资源保护方面的困境 | 第28-29页 |
3.1.4 设施配套方面的困境 | 第29-30页 |
3.2 小城镇近郊生态旅游区发展困境成因分析 | 第30-33页 |
3.2.1 规划本身存在问题 | 第30-31页 |
3.2.2 管控力度不足 | 第31-32页 |
3.2.3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小城镇近郊生态旅游区规划对策探讨 | 第35-51页 |
4.1 空间规划对策 | 第35-45页 |
4.1.1 构建“四区管控、三区协同、建禁平衡”空间构架 | 第35-43页 |
4.1.2 优化“生活—生产—生态”空间 | 第43-45页 |
4.2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 第45-46页 |
4.2.1 旅游容量控制 | 第45页 |
4.2.2 生态分级保护 | 第45-46页 |
4.2.3 自然环境保护 | 第46页 |
4.3 资源保护对策 | 第46-47页 |
4.3.1 动植物资源保护 | 第46-47页 |
4.3.2 文化资源保护 | 第47页 |
4.4 设施配套规划对策 | 第47-49页 |
4.4.1 道路设施规划 | 第47页 |
4.4.2 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 第47-48页 |
4.4.3 工程设施规划 | 第48-49页 |
4.4.4 综合防灾规划 | 第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案例研究——小南海生态旅游区规划研究 | 第51-79页 |
5.1 小南海生态旅游区概况 | 第51-56页 |
5.1.1 规划背景 | 第51-52页 |
5.1.2 现状概况 | 第52-56页 |
5.2 小南海生态旅游区困境分析 | 第56-58页 |
5.2.1 空间保护方面的困境 | 第56-57页 |
5.2.2 生态环境方面的困境 | 第57页 |
5.2.3 资源保护方面的困境 | 第57页 |
5.2.4 设施配套方面的困境 | 第57-58页 |
5.3 小南海生态旅游区规划对策 | 第58-77页 |
5.3.1 空间规划对策 | 第58-65页 |
5.3.2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 第65-67页 |
5.3.3 资源保护对策 | 第67-68页 |
5.3.4 设施配套规划对策 | 第68-77页 |
5.4 核心理念探讨 | 第77-78页 |
5.4.1 以空间管控为基础 | 第77-78页 |
5.4.2 以生态安全为核心 | 第78页 |
5.4.3 以资源保护为媒介 | 第78页 |
5.4.4 以设施配套为纽带 | 第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9-81页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6.2 创新点 | 第80页 |
6.3 建议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