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基于多重PCR靶向测序的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全外显子区位点变异检测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7页
        1.1.1 BRCA1/2简介第12-13页
        1.1.2 BRCA1/2突变研究现状第13页
        1.1.3 其它与遗传性乳腺癌相关的易感基因简介第13页
        1.1.4 BRCA1/2突变检测方法第13-14页
        1.1.5 目标富集方法第14-16页
        1.1.6 DNA文库构建第16-17页
        1.1.7 BRCA1/2相关乳腺癌的治疗第17页
    1.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BRCA1/2全外显子多重PCR靶向富集引物设计及反应条件优化第20-32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2.1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0页
        2.2.2 主要实验试剂第20页
        2.2.3 实验样本第20-21页
    2.3 基因组DNA提取及纯度鉴定第21-22页
        2.3.1 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第21页
        2.3.2 DNA纯度鉴定第21-22页
    2.4 BRCA1全外显子富集第22-26页
        2.4.1 BRCA1特异性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2-24页
        2.4.2 BRCA1全外显子多重PCR扩增第24页
        2.4.3 磁珠纯化第24-25页
        2.4.4 Qubit定量第25页
        2.4.5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5页
        2.4.6 结果与讨论第25-26页
    2.5 BRCA2全外显子富集第26-30页
        2.5.1 BRCA2特异性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6-27页
        2.5.2 BRCA2全外显子多重PCR扩增第27-28页
        2.5.3 结果与讨论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BRCA1/2全外显子多重PCR靶向测序及其在正常人群中的测试应用第32-50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2-37页
        3.2.1 实验样本第32页
        3.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2-33页
        3.2.3 主要实验试剂与分析软件第33页
        3.2.4 基因组DNA提取及纯度鉴定第33-34页
        3.2.5 BRCA1/2全外显子富集第34-37页
    3.3 数据分析第37页
    3.4 Sanger测序第37-38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38-47页
        3.5.1 文库产出第38-39页
        3.5.2 文库长度分布第39页
        3.5.3 覆盖度、测序深度及捕获效率分析第39-45页
        3.5.4 BRCA1/2全外显子位点变异识别第45-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50页
第四章 BRCA1/2全外显子多重PCR靶向测序技术在乳腺癌患者血液基因组DNA的变异检测中应用第50-64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4.2.1 样本类型及要求第50页
        4.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50-51页
        4.2.3 主要实验试剂与分析软件第51页
        4.2.4 基因组DNA提取及纯度鉴定第51页
        4.2.5 BRCA1/2全外显子富集第51-53页
        4.2.6 数据分析第53页
        4.2.7 Sanger测序第53页
        4.2.8 SNPs致病性分析及预测第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2页
        4.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第53-54页
        4.3.2 文库产出第54-55页
        4.3.3 文库长度分布第55页
        4.3.4 覆盖度及测序深度分析第55-57页
        4.3.5 BRCA1/2全外显子位点变异识别第57-59页
        4.3.6 健康样本和乳腺癌样本检出SNPs比较第59-61页
        4.3.7 SNPs致病性分析及预测第61-62页
    4.4 成本效益第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莱菔素谷胱甘肽钠盐的抗非小细胞肺癌活性和机制研究
下一篇:体力活动、肥胖以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