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体力活动和肥胖的交互作用对乳腺癌的影响 | 第12-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材料和方法 | 第13-16页 |
1.2.1. 研究区域 | 第13页 |
1.2.2.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2.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4. 质量控制 | 第14页 |
1.2.5. 统计分析 | 第14-16页 |
1.3. 结果 | 第16-23页 |
1.3.1. 基本特征 | 第16-19页 |
1.3.2. 身体肥胖和乳腺癌的关系 | 第19页 |
1.3.3. 体力活动强度与乳腺癌的关系 | 第19页 |
1.3.4. 体力活动水平和乳腺癌的关系 | 第19-23页 |
1.3.5. 体力活动强度与BMI、WC和WHR的交互作用 | 第23页 |
1.4. 讨论 | 第23-28页 |
1.5.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和生化指标与乳腺癌的关系 | 第29-41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30-31页 |
2.2.1. 研究区域和对象:详见第一章 | 第30页 |
2.2.2.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2.2.3. 血清生化和肿瘤标志物的测定 | 第30-31页 |
2.2.4. 血清生化及肿瘤标记物的定义 | 第31页 |
2.2.5.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2.3. 结果 | 第31-37页 |
2.3.1. 血清生化指标在病例和对照中分布 | 第31-33页 |
2.3.2.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病例和对照中分布 | 第33页 |
2.3.3. 血脂指标与乳腺癌的关系 | 第33页 |
2.3.4. 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与乳腺癌的关系 | 第33页 |
2.3.5. GLU、AMY和hsCRP与乳腺癌的关系 | 第33页 |
2.3.6.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乳腺癌的关系 | 第33-37页 |
2.4. 讨论 | 第37-40页 |
2.5.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RASA2,CADM1,HIF1AN基因多态性与身体肥胖交互作用对乳腺癌的影响 | 第41-51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1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1-42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41页 |
3.2.2. DNA的提取和基因型分析 | 第41-42页 |
3.2.3. 统计分析 | 第42页 |
3.3. 结果 | 第42-44页 |
3.3.1. 身体肥胖和乳腺癌的关系 | 第42页 |
3.3.2. 基因多态性和乳腺癌的关系 | 第42-44页 |
3.3.3. 交互作用和乳腺癌的关系 | 第44页 |
3.4. 讨论 | 第44-49页 |
3.5.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体力活动与女性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63-72页 |
前言 | 第63页 |
1. 体力活动概念及现状 | 第63-64页 |
2. 女性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 | 第64页 |
3. 体力活动与主要女性恶性肿瘤的关系 | 第64-67页 |
3.1. 乳腺癌 | 第64-65页 |
3.1.1. 体力活动与乳腺癌的关系 | 第64-65页 |
3.1.2. 体力活动影响乳腺癌的机制 | 第65页 |
3.2. 子宫内膜癌 | 第65-66页 |
3.2.1. 体力活动与子宫内膜癌危险性 | 第65-66页 |
3.2.2. 体力活动影响子宫内膜癌的机制 | 第66页 |
3.3. 卵巢癌 | 第66-67页 |
3.3.1 体力活动与卵巢癌危险性 | 第66-67页 |
3.3.2. 体力活动影响卵巢癌的机制 | 第67页 |
4. 建议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