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莱菔素 | 第15-18页 |
1.1.1 十字花科植物与癌症预防 | 第15页 |
1.1.2 异硫氰酸酯与癌症预防 | 第15-16页 |
1.1.3 莱菔素与癌症预防 | 第16-18页 |
1.2 谷胱甘肽与癌症 | 第18-19页 |
1.3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与含巯基化合物 | 第19-20页 |
1.4 课题背景与意义介绍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莱菔素谷胱甘肽钠盐的体外抗癌活性评价 | 第23-35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4 实验耗材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25-26页 |
2.3.2 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 | 第26页 |
2.3.3 统计学分析 | 第26页 |
2.3.4 克隆形成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2.4.1 SFE-GSH-NA有效抑制多种癌细胞生长 | 第27-28页 |
2.4.2 莱菔素谷胱甘肽钠盐与几种类似药抗A549的活性对 | 第28-29页 |
2.4.3 莱菔素谷胱甘肽钠盐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活性评价 | 第29-31页 |
2.4.4 结论 | 第31-35页 |
第三章 莱菔素谷胱甘肽钠盐的体外抗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机制研究 | 第35-55页 |
3.1 前言 | 第3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3.2.3 实验耗材 | 第3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3.3.1 细胞划痕实验方法 | 第37页 |
3.3.2 Transwell实验 | 第37-38页 |
3.3.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第38页 |
3.3.4 流式细胞验证细胞周期 | 第38页 |
3.3.5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 第38-41页 |
3.3.6 Caspase活性检测 | 第41-4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2-55页 |
3.4.1 SFE-GSH-NA可以阻滞细胞周期 | 第42-46页 |
3.4.2 SFE-GSH-NA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 第46-49页 |
3.4.3 SFE-GSH-NA有助于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转移 | 第49-52页 |
3.4.4 结论 | 第52-55页 |
第四章 莱菔素谷胱甘肽钠盐的抗非小细胞肺癌体外机制和体内抗癌活性初探 | 第55-67页 |
4.1 前言 | 第5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5-56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4.2.3 实验耗材 | 第5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4.3.1 体内肿瘤移植模型 | 第56-57页 |
4.3.2 RT-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 | 第57-5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4.4.1 SFE-GSH-NA引起A549基因差异性表达 | 第59-61页 |
4.4.2 部分基因表达水平与肺腺癌病人5年内生存期预后 | 第61页 |
4.4.3 SFE-GSH-NA对组蛋白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4 肺腺癌通过PI3K/AKT通路抵抗SFE-GSH-NA的药效 | 第62-63页 |
4.4.5 莱菔素谷胱甘肽钠盐的体内抗癌活性初探 | 第63-64页 |
4.4.6 结论 | 第64-67页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67-71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创新点 | 第68-69页 |
5.3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1页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附件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