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页 |
3、研究内容 | 第9页 |
4、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湿地、城市湿地公园与水体景观等相关因素概述 | 第10-21页 |
1.1 水体与城市 | 第10-11页 |
1.1.1 水体与城市发展 | 第10页 |
1.1.2 水体与城市布局 | 第10页 |
1.1.3 水体与城市环境 | 第10-11页 |
1.1.4 水体与城市景观 | 第11页 |
1.2 湿地与城市 | 第11-15页 |
1.2.1 湿地的定义 | 第11页 |
1.2.2 湿地的类型 | 第11页 |
1.2.3 湿地的功能及效益 | 第11-13页 |
1.2.4 湿地保护的问题 | 第13-15页 |
1.2.5 湿地与城市的位置关系 | 第15页 |
1.2.6 湿地孕育了城市文明 | 第15页 |
1.3 城市湿地公园与城市 | 第15-21页 |
1.3.1 湿地公园的定义 | 第15-16页 |
1.3.2 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 第16页 |
1.3.3 城市湿地公园的类型 | 第16页 |
1.3.4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与设计原则 | 第16-17页 |
1.3.5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 | 第17页 |
1.3.6 城市湿地公园水景的生态化建设原则 | 第17-18页 |
1.3.7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整体规划 | 第18-19页 |
1.3.8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城市环境中水景观的营造 | 第21-34页 |
2.1 水体景观设计 | 第21-22页 |
2.1.1 水景观的特性 | 第21-22页 |
2.1.2 水在造景中的作用 | 第22页 |
2.2 各类水景形式的营造 | 第22-27页 |
2.2.1 静水 | 第22-24页 |
2.2.2 流水 | 第24-25页 |
2.2.3 落水 | 第25-27页 |
2.2.4 喷水 | 第27页 |
2.3 水景观共生要素设计 | 第27-34页 |
2.3.1 水景驳岸的设计 | 第27-30页 |
2.3.2 平台、栈桥的设计 | 第30-31页 |
2.3.3 水景植物及配植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 | 第34-44页 |
3.1 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现状的研究 | 第34-39页 |
3.1.1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模式 | 第34-35页 |
3.1.2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的投资渠道与管理模式 | 第35-36页 |
3.1.3 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3.2 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案例 | 第39-44页 |
3.2.1 四川成都活水公园 | 第39-41页 |
3.2.2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天津市水环境和城市水系生态修复规划 | 第44-58页 |
4.1 天津市水环境现状 | 第44-46页 |
4.1.1 天津市水系的形成 | 第44页 |
4.1.2 天津市水系的分类 | 第44-45页 |
4.1.3 天津市水系的特点 | 第45-46页 |
4.2 天津市水文化特点 | 第46-47页 |
4.2.1 码头和运河文化 | 第46-47页 |
4.2.2 湿地文化 | 第47页 |
4.2.3 沿海河多国文化符号文化 | 第47页 |
4.2.4 移民文化与妈祖文化 | 第47页 |
4.2.5 现代水文化 | 第47页 |
4.3 天津城市水环境规划 | 第47-48页 |
4.3.1 总体布局 | 第47-48页 |
4.3.2 基本措施 | 第48页 |
4.3.3 连通和循环体系 | 第48页 |
4.4 天津城市水系生态规划 | 第48-58页 |
4.4.1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 | 第49-51页 |
4.4.2 湿地生态修复规划 | 第51-58页 |
4.4.2.1 天津湿地的总体评价 | 第51页 |
4.4.2.2 天津湿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51-52页 |
4.4.2.3 天津市湿地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第52-53页 |
4.4.2.4 建设中的天津湿地公园 | 第53-58页 |
第五章 天津梅江风景区规划设计实践研究 | 第58-85页 |
5.1 项目概述 | 第58-63页 |
5.1.1 梅江风景区的背景分析 | 第58-59页 |
5.1.2 区位概况与规模 | 第59页 |
5.1.3 设计主题的确定 | 第59-60页 |
5.1.4 规划特色 | 第60-61页 |
5.1.5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 第61-63页 |
5.2 梅江风景区各区的设计特点 | 第63-74页 |
5.2.1 A 区东部岸线设计特点 | 第63-64页 |
5.2.2 B 区城市广场设计特点 | 第64-66页 |
5.2.3 C 区外环公园设计特点 | 第66-67页 |
5.2.4 D 区公交站用地设计特点 | 第67页 |
5.2.5 E 区景观公园设计特点 | 第67-73页 |
5.2.6 F 区景观公园设计特点 | 第73-74页 |
5.3 湿地生态工程水质处理系统设计 | 第74-77页 |
5.3.1 水资源配置供需平衡设计 | 第74页 |
5.3.2 水体循环系统设计 | 第74-75页 |
5.3.3 景观水体水质处理系统设计 | 第75-77页 |
5.4 对梅江风景区规划设计项目的体会和思考 | 第77-78页 |
5.4.1 城市景观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珍惜、爱护环境,不能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 第77页 |
5.4.2 居民区紧挨风景区建设,有可能造成相互干扰 | 第77页 |
5.4.3 如何保证风景区的冬季景观效果问题 | 第77-78页 |
5.4.4 风景区的养护管理问题 | 第78页 |
5.5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成就评述与建设发展预测 | 第78-85页 |
5.5.1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成就评述 | 第78-80页 |
5.5.2 天津市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发展构想 | 第80-81页 |
5.5.3 实现天津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 第81-82页 |
5.5.4 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发展前景展望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