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 第7-21页 |
1.1 无功补偿技术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1.2 无功补偿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3 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 | 第8-14页 |
1.3.1 传统的无功补偿技术 | 第9页 |
1.3.2 基于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技术 | 第9-10页 |
1.3.3 基于半控器件的无功补偿装置 | 第10-12页 |
1.3.4 基于全控器件的无功补偿装置 | 第12-14页 |
1.4 无功补偿技术在我国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 第14-19页 |
1.4.1 无功补偿技术在我国应用的历程 | 第14-15页 |
1.4.2 我国10kV配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的现状及实例 | 第15-19页 |
1.5 无功补偿技术的展望 | 第19-20页 |
1.6 本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无功补偿技术的实现及控制策略 | 第21-31页 |
2.1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及功率因数与电路参数的关系 | 第21-23页 |
2.2 电容容量的确定及参数的选择 | 第23页 |
2.3 无功补偿对供电质量的主要作用 | 第23-25页 |
2.4 无功补偿的基本方式 | 第25-26页 |
2.5 无功补偿的控制策略 | 第26-30页 |
2.5.1 单一物理量的控制方式 | 第26-28页 |
2.5.2 TSC综合控制方式及其策略 | 第28-29页 |
2.5.3 “九域图法”控制策略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无功补偿电路晶闸管触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第31-50页 |
3.1 晶闸管的工作特性及主要参数 | 第31-35页 |
3.1.1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3.1.2 晶闸管的特性分析及主要参数 | 第32-35页 |
3.2 晶闸管串联技术及其参数的计算 | 第35-38页 |
3.2.1 晶闸管串并联技术 | 第36-37页 |
3.2.2 晶闸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 第37-38页 |
3.3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主电路接线方式分析 | 第38-41页 |
3.4 晶闸管触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第41-44页 |
3.4.1 无功补偿装置系统的结构 | 第41-42页 |
3.4.2 晶闸管触发脉冲的设计要求 | 第42-43页 |
3.4.3 晶闸管触发方式的分析 | 第43-44页 |
3.4.3.1 晶闸管端电压过零触发方式 | 第43-44页 |
3.4.3.2 电网峰值电压触发方式 | 第44页 |
3.5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设计及仿真 | 第44-48页 |
3.5.1 同步信号检测电路 | 第45-46页 |
3.5.2 晶闸管脉冲触发电路的设计 | 第46-47页 |
3.5.3 脉冲触发电路的仿真实验 | 第47-48页 |
3.6 晶闸管脉冲触发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第48-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10kV无功补偿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50-59页 |
4.1 晶闸管触发系统的MATLAB仿真 | 第50-54页 |
4.1.1 非峰值电压时刻触发晶闸管的实验 | 第52-53页 |
4.1.2 峰值电压时刻触发晶闸管的实验 | 第53-54页 |
4.2 基于电容器投切控制的无功补偿系统的MATLAB仿真 | 第54-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