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关于功能区投融资的研究 | 第10页 |
1.2.2 关于中央商务区的开发建设研究 | 第10-11页 |
1.3 采取的研究方法、论文特色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2章 我国特大城市CBD投融资现状 | 第12-20页 |
2.1 我国特大城市CBD的鲜明特点 | 第12-15页 |
2.1.1 投融资规划完善设计理念先进 | 第12-13页 |
2.1.2 投资密度较大区位优势明显 | 第13页 |
2.1.3 总部经济密集注重复合功能 | 第13-14页 |
2.1.4 地下空间发达倡导绿色交通 | 第14页 |
2.1.5 单位面积租金高楼宇价值实现快 | 第14-15页 |
2.2 我国特大城市CBD投融资主体 | 第15-16页 |
2.2.1 政府直接主导开发 | 第15页 |
2.2.2 开发区下属国有开发公司 | 第15页 |
2.2.3 委托社会化开发主体建设 | 第15-16页 |
2.2.4 合作开发模式 | 第16页 |
2.3 我国特大城市CBD投融资的方式 | 第16-17页 |
2.3.1 财政直投模式 | 第16页 |
2.3.2 借贷开发模式 | 第16页 |
2.3.3 项目投融资开发模式 | 第16-17页 |
2.3.4 其他开发投融资模式 | 第17页 |
2.4 我国CBD投融资模式的最新探索 | 第17-18页 |
2.4.1 产业基金开发新城 | 第17页 |
2.4.2 垫资开发新区域 | 第17-18页 |
2.4.3 PPP对接产业基金 | 第18页 |
2.5 我国特大城市CBD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2.5.1 投融资规划混乱 "摊大饼"现象严重 | 第18-19页 |
2.5.2 CBD开发公司保守融资思路未放开 | 第19页 |
2.5.3 互联网融资不规范民营资本注入亟待创新 | 第19页 |
2.5.4 统计数据口径不同CBD评价指标难统一 | 第19-20页 |
第3章 国内外区域功能区开发建设投融资实践借鉴 | 第20-27页 |
3.1 国内外区域功能区开发建设投融资实践 | 第20-26页 |
3.1.1 美国市政债券融资是最主要的选择 | 第20-21页 |
3.1.2 英国-政府投资向民间融资转变 | 第21页 |
3.1.3 日本轨道交通投融资特色—国营私铁共存,释放经济活力 | 第21-22页 |
3.1.4 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投融资经验 | 第22-24页 |
3.1.5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融资经验 | 第24-26页 |
3.2 对我国中央商务区投融资工作的借鉴意义 | 第26-27页 |
3.2.1 土地资产、财政资金先期注入 | 第26页 |
3.2.2 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 | 第26页 |
3.2.3 多种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 第26页 |
3.2.4 吸引民间资本注入 | 第26-27页 |
第4章 郑东新区CBD投融资案例 | 第27-40页 |
4.1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4.1.1 郑东新区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4.1.2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概况 | 第28-30页 |
4.2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投融资概述 | 第30-34页 |
4.2.1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投融资理念 | 第30-31页 |
4.2.2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投融资开发建设 | 第31-34页 |
4.3 郑东新区投融资效率评析 | 第34-38页 |
4.3.1 CBD投融资分析的原理及评价标准 | 第34-35页 |
4.3.2 CBD投融资效率分析的框架 | 第35-36页 |
4.3.3 CBD投融资效率分析 | 第36-38页 |
4.4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投融资实践分析 | 第38-40页 |
第5章 科学开展CBD投融资的对策建议 | 第40-44页 |
5.1 充分严谨调研科学落实投融资规划 | 第40-41页 |
5.2 建立CBD发展数据库构建发展指标 | 第41页 |
5.3 引导政府财税打造CBD盈利环境 | 第41-42页 |
5.4 完善CBD开发公司投融资思路 | 第42-43页 |
5.4.1 完善CBD开发开发公司投融资理念 | 第42页 |
5.4.2 开拓CBD开发公司投融资方式 | 第42-43页 |
5.5 创新融资方式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