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的融资效果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2 新三板在我国融资市场中的地位 | 第15-19页 |
2.1 我国融资市场概述 | 第15-17页 |
2.1.1 直接融资 | 第15-16页 |
2.1.2 间接融资 | 第16-17页 |
2.2 新三板对于我国融资市场的意义 | 第17-19页 |
2.2.1 新三板定义 | 第17页 |
2.2.2 新三板对于我国融资市场的意义 | 第17-19页 |
3 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的融资现状 | 第19-28页 |
3.1 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收益与风险 | 第19-24页 |
3.1.1 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收益 | 第20-22页 |
3.1.2 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的风险 | 第22-24页 |
3.2 新三板的融资现状 | 第24-28页 |
3.2.1 挂牌企业 | 第24-25页 |
3.2.2 成交规模 | 第25-26页 |
3.2.3 定向发行融资 | 第26-27页 |
3.2.4 转板概况 | 第27页 |
3.2.5 新三板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4 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的融资效果分析 | 第28-38页 |
4.1 新三板融资效果案例分析—以融智通为例 | 第29-35页 |
4.1.1 公司简介 | 第29页 |
4.1.2 定向增资概况 | 第29-31页 |
4.1.3 增发前后公司财务分析 | 第31-34页 |
4.1.4 案例总结 | 第34-35页 |
4.2 新三板融资效果回归分析 | 第35-38页 |
4.2.1 选取变量 | 第35页 |
4.2.2 提出假设 | 第35-36页 |
4.2.3 样本选取 | 第36页 |
4.2.4 回归分析 | 第36-38页 |
5 提高新三板中小企业融资效果的政策建议 | 第38-43页 |
5.1 充分利用新三板的包容性 | 第38-39页 |
5.2 重视做市商制度的价值 | 第39-40页 |
5.3 新三板挂牌机制的改进方向 | 第40页 |
5.4 新三板分层制度的未来 | 第40-41页 |
5.5 转板制度的思考 | 第41页 |
5.6 退市制度的设计思路 | 第41-4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43-44页 |
6.1 总结 | 第43页 |
6.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