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生物学游戏法教学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第10页
        1.1.2 改变生物教学现状的需要第10页
        1.1.3 实现教学本真的需要第10-11页
    1.2 相关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意义第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5页
2.相关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第15-21页
    2.1 理论基础第15-17页
        2.1.1 建构主义第15-16页
        2.1.2 多元智能理论第16-17页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7页
    2.2 相关概念界定第17-21页
        2.2.1 游戏第17-18页
        2.2.2 游戏法教学第18页
        2.2.3 生物学游戏法教学第18-19页
        2.2.4 游戏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第19-21页
3.生物学游戏法教学的设计第21-26页
    3.1 生物学游戏法教学的设计原则第21-22页
        3.1.1 目的性原则第21页
        3.1.2 主体性原则第21页
        3.1.3 创造性原则第21页
        3.1.4 趣味性原则第21-22页
        3.1.5 参与性原则第22页
    3.2 游戏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第22-26页
        3.2.1 教学因素第22-23页
        3.2.2 学生因素第23页
        3.2.3 教师因素第23-24页
        3.2.4 环境因素第24-26页
4.生物学游戏法教学的实施第26-28页
    4.1 游戏前的准备第26页
    4.2 精心恰当的指导第26页
    4.3 适时结束游戏第26-28页
5.生物学游戏法教学的评价第28-31页
    5.1 表现性评价第28-29页
    5.2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第29-31页
        5.2.1 以学生为本,让评价张扬学生的主体作用第30页
        5.2.2 尊重学生差异,让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30-31页
6.游戏主要类型及教学案例第31-43页
    6.1 角色扮演游戏第31-32页
    6.2 结构游戏第32-34页
    6.3 模拟游戏第34-35页
    6.4 数学游戏第35-37页
    6.5 观察游戏第37-38页
    6.6 美术游戏第38-40页
    6.7 文字游戏第40-43页
7.游戏法教学的实验研究第43-53页
    7.1 实验目的第43页
    7.2 实验假设第43页
    7.3 实验设计第43-44页
        7.3.1 实验对象第43页
        7.3.2 实验时间第43页
        7.3.3 实验工具第43页
        7.3.4 施测方式第43页
        7.3.5 实验影响因子控制第43-44页
        7.3.6 实验数据处理第44页
    7.4 实验过程第44-45页
    7.5 实验结果第45-51页
        7.5.1 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得到提高第45-47页
        7.5.2 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第47-49页
        7.5.3 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第49-51页
    7.6 实验结论第51-53页
        7.6.1 生物学游戏法教学有利于提高生物学习成绩第51页
        7.6.2 生物学游戏法教学有利于提高生物学习兴趣第51页
        7.6.3 生物学游戏法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第51-53页
8.总结与反思第53-56页
    8.1 总结第53页
        8.1.1 游戏法教学教学能够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第53页
        8.1.2 游戏法教学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第53页
    8.2 反思第53-56页
        8.2.1 注意游戏时间的控制第54页
        8.2.2 游戏的选择要“精”,形式要“简”第54页
        8.2.3 游戏要组织有序,活而不乱第54页
        8.2.4 教师的游戏运用素质要提高第54页
        8.2.5 适时进行游戏评价第54-56页
注释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7页
    1.对照班学生前测和后测成绩(原始数据)第60-61页
    2.实验班学生前测和后测成绩(原始数据)第61-62页
    3.学生兴趣量表第62-63页
    4.对照班兴趣问卷前测和后测成绩(原始数据)第63-64页
    5.实验班兴趣问卷前测和后测成绩(原始数据)第64-65页
    6.对照班学生主体性水平前测和后测数据第65-66页
    7.实验班学生主体性水平前测和后测数据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物课后练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质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