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3.1 国内外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3.2 国内外关于服务业对外开放度的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3.3 国内外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对外开放度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4 研究文献述评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1.5.1 论文创新点 | 第14页 |
1.5.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1 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涵义 | 第15页 |
2.1.2 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 对外开放度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对外开放度的涵义 | 第17-18页 |
2.2.2 对外开放度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 | 第20-29页 |
3.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 | 第20-25页 |
3.1.1 理论界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的一般指标分析 | 第20-23页 |
3.1.2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分析 | 第23-25页 |
3.2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 第25-29页 |
第四章 我国运输业对外开放度分析及国际比较 | 第29-38页 |
4.1 我国运输业对外开放历程 | 第29-31页 |
4.1.1 对外开放初期(1982-2001 年) | 第29页 |
4.1.2 对外开放过渡期(2002-2005 年) | 第29-30页 |
4.1.3 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时期(2006 年至今) | 第30-31页 |
4.2 我国运输业对外开放度分析 | 第31-33页 |
4.2.1 运输业的投资开放度分析 | 第31-32页 |
4.2.2 运输业的贸易开放度分析 | 第32-33页 |
4.3 我国运输业对外开放度修正后的国际比较 | 第33-36页 |
4.4 运输业对外开放度分析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对外开放度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关系分析 | 第38-44页 |
5.1 对外开放度与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偏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5.1.1 投资开放度与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偏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5.1.2 贸易开放度与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偏相关分析 | 第39-40页 |
5.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 第40-41页 |
5.3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 | 第41-42页 |
5.3.1 单位根检验 | 第42页 |
5.3.2 用 EG 两步法检验 Y 和 X1、X2、X3 的协整关系 | 第42页 |
5.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对策建议 | 第44-48页 |
6.1 对外开放度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关系总结 | 第44-45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5-48页 |
6.2.1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适当开放和保护我国运输服务企业 | 第45页 |
6.2.2 推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 第45-46页 |
6.2.3 加快我国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 第46页 |
6.2.4 推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向成熟开放型发展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