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计风险研究--以IPO典型案例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1.4.2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12-13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2.1 一般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2.1.1 审计风险的一般定义 | 第14页 |
2.1.2 审计风险的特征 | 第14-15页 |
2.1.3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 | 第15-16页 |
2.2 IPO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16-22页 |
2.2.1 IPO审计风险的来源 | 第16-17页 |
2.2.2 证监会提示的IPO审计风险 | 第17-19页 |
2.2.3 数据显示的IPO审计风险 | 第19-21页 |
2.2.4 IPO审计风险的特殊性 | 第21-22页 |
2.3 IPO审计风险的界定 | 第22-24页 |
3 IPO审计风险分析 | 第24-36页 |
3.1 重大错报风险 | 第24-29页 |
3.1.1 利用虚假交易虚增收入 | 第24-25页 |
3.1.2 虚构利润 | 第25-26页 |
3.1.3 虚构资产 | 第26-28页 |
3.1.4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风险 | 第28页 |
3.1.5 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风险 | 第28-29页 |
3.2 检查风险 | 第29-33页 |
3.2.1 接受客户的风险 | 第29-31页 |
3.2.2 委派人员风险 | 第31-32页 |
3.2.3 制订审计方案风险 | 第32-33页 |
3.3 职业道德风险 | 第33-36页 |
3.3.1 收受利益风险 | 第33-34页 |
3.3.2 未保持审计独立性风险 | 第34-36页 |
4 IPO审计风险的规避对策 | 第36-43页 |
4.1 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规避对策 | 第36-38页 |
4.1.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第36页 |
4.1.2 加强重点内容审计 | 第36-37页 |
4.1.3 合理设计延伸性程序 | 第37-38页 |
4.2 对检查风险的规避对策 | 第38-41页 |
4.2.1 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 | 第38-39页 |
4.2.2 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 第39页 |
4.2.3 构建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 第39-40页 |
4.2.4 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 | 第40-41页 |
4.3 对职业道德风险的规避对策 | 第41-43页 |
4.3.1 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 第41页 |
4.3.2 建立事务所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3页 |
5.2 不足之处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