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癌症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 肺部给药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肺部生理结构 | 第17-18页 |
1.2.2 肺部给药系统的剂型分类 | 第18-19页 |
1.2.3 肺部给药剂型和装置 | 第19-21页 |
1.3 用于肺部给药的药物传递体系 | 第21-27页 |
1.3.1 用于肺部给药的化疗药 | 第21-25页 |
1.3.2 阿霉素 | 第25-26页 |
1.3.3 顺铂 | 第26-27页 |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27-29页 |
第2章 实验试剂与器材 | 第29-33页 |
2.1 试剂 | 第29-31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1-33页 |
第3章 线性 mPEG-b-PLG-DOX-CDDP 的制备与抗肿瘤研究 | 第33-59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9页 |
3.2.1 材料的制备 | 第34-36页 |
3.2.2 电位和粒径的测试 | 第36页 |
3.2.3 药物的释放 | 第36-37页 |
3.2.4 内吞测试 | 第37页 |
3.2.5 细胞毒性测试 | 第37-38页 |
3.2.6 动物实验 | 第38-39页 |
3.2.7 组织切片分析 | 第39页 |
3.2.8 体内分布 | 第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7页 |
3.3.1 mPEG-b-PLG、mPEG-b-PLG-DOX-CDDP 的合成及核磁分析 | 第39-41页 |
3.3.2 电位和粒径测试 | 第41-42页 |
3.3.3 体外药物释放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3.3.4 细胞内吞行为 | 第44-46页 |
3.3.5 细胞毒性 | 第46-48页 |
3.3.6 肺部给药操作方法 | 第48-49页 |
3.3.7 体重分析 | 第49-50页 |
3.3.8 抗肿瘤效果分析 | 第50-54页 |
3.3.9 体内分布结果 | 第54-56页 |
3.3.10 DOX 在肺部组织聚集情况分析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超支化药物共传递体系的制备及抗肿瘤研究 | 第59-83页 |
4.1 前言 | 第5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9-64页 |
4.2.1 材料的制备 | 第59-61页 |
4.2.2 电位和粒径的测试 | 第61页 |
4.2.3 药物的释放 | 第61-62页 |
4.2.4 细胞内吞测试 | 第62页 |
4.2.5 细胞毒性测试 | 第62-63页 |
4.2.6 动物实验 | 第63页 |
4.2.7 体内分布 | 第63页 |
4.2.8 DOX 在肺部组织聚集情况分析 | 第63-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81页 |
4.3.1 mPEG-OEI-PLG-DOX-CDDP 的合成 | 第64-66页 |
4.3.2 核磁分析 | 第66-67页 |
4.3.3 电位和粒径测试结果 | 第67-68页 |
4.3.4 体外释放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4.3.5 细胞内吞行为 | 第70-72页 |
4.3.6 细胞毒性 | 第72-73页 |
4.3.7 体重分析 | 第73-74页 |
4.3.8 抗肿瘤效果分析 | 第74-77页 |
4.3.9 体内分布结果分析 | 第77-80页 |
4.3.10 DOX 在肺部组织聚集情况分析 | 第80-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83页 |
5.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98页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