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8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8-9页 |
1.3 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 | 第9-12页 |
1.3.1 常见的正极材料 | 第9-10页 |
1.3.2 常见的负极材料 | 第10-12页 |
1.4 本文的内容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四氧化三铁/钴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13-30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3-1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4-17页 |
2.2.1 三种形貌的Fe_3O_4材料的制备 | 第14-15页 |
2.2.2 三种形貌的Co_3O_4材料的制备 | 第15-16页 |
2.2.3 材料结构的表征及测试 | 第16页 |
2.2.4 电极片的制备和电池的组装 | 第16-17页 |
2.2.5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 第1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7-28页 |
2.3.1 三种形貌的Fe_3O_4材料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17-23页 |
2.3.2 三种形貌的Co_3O_4材料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23-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Fe_xCo_(3-x)O_4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30-4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3.1.1 材料的制备 | 第30-31页 |
3.1.2 材料结构的表征及测试 | 第31页 |
3.1.3 电极片的制备和电池的组装 | 第31页 |
3.1.4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 第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3.2.1 材料的TG分析 | 第31-32页 |
3.2.2 材料的XRD分析 | 第32-33页 |
3.2.3 材料的SEM分析 | 第33-34页 |
3.2.4 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 | 第34页 |
3.2.5 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3.2.6 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分析 | 第35-36页 |
3.2.7 材料的循环性能分析 | 第36-37页 |
3.2.8 材料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析 | 第37-38页 |
3.2.9 材料的交流阻抗分析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γ-FeOOH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40-4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4.1.1 γ-FeOOH材料的制备 | 第40-41页 |
4.1.2 材料结构的表征及测试 | 第41页 |
4.1.3 电极片的制备和电池的组装 | 第41页 |
4.1.4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 第4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4.2.1 材料的XRD分析 | 第41-42页 |
4.2.2 材料的SEM分析 | 第42页 |
4.2.3 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 | 第42-43页 |
4.2.4 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分析 | 第43-44页 |
4.2.5 材料的循环性能分析 | 第44页 |
4.2.6 材料的倍率放电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4.2.7 材料的循环伏安分析 | 第45-46页 |
4.2.8 材料的交流阻抗分析 | 第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