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43页 |
1.1 周围神经再生的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1.1.1 轴突与神经元计数 | 第18页 |
1.1.2 神经与肌肉诱发电位 | 第18-19页 |
1.1.3 运动与感觉功能检测 | 第19页 |
1.2 神经示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9-33页 |
1.2.1 顺行示踪技术 | 第21-22页 |
1.2.2 逆行示踪技术 | 第22-26页 |
1.2.3 病毒示踪技术 | 第26-27页 |
1.2.4 新型示踪技术 | 第27-33页 |
1.3 碳点类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与生物成像应用 | 第33-40页 |
1.3.1 碳点的荧光性质 | 第34-35页 |
1.3.2 碳点的生物相容性 | 第35-36页 |
1.3.3 碳点的细胞摄取与细胞内分布机制 | 第36-37页 |
1.3.4 碳点的生物成像应用 | 第37-40页 |
1.4 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40-43页 |
第2章 碳点的细胞行为学研究 | 第43-79页 |
2.1 碳纳米点 | 第43-63页 |
2.1.1 引言 | 第43-44页 |
2.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8页 |
2.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63页 |
2.2 聚合物点 | 第63-71页 |
2.2.1 引言 | 第63-64页 |
2.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4-67页 |
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7-71页 |
2.3 石墨烯量子点 | 第71-77页 |
2.3.1 引言 | 第71-72页 |
2.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2.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4-7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3章 碳纳米点的体内毒性研究 | 第79-87页 |
3.1 引言 | 第79-80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0-82页 |
3.2.1 碳纳米点的制备 | 第80页 |
3.2.2 动物实验 | 第80页 |
3.2.3 血清生化学检测和全血细胞计数 | 第80-81页 |
3.2.4 重要脏器组织学检查 | 第81-82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2-85页 |
3.3.1 CNDs 对大鼠体重影响 | 第82页 |
3.3.2 CNDs 对大鼠血液细胞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82-84页 |
3.3.3 CNDs 对大鼠主要脏器组织学影响 | 第84-8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4章 碳纳米点的神经示踪应用研究 | 第87-99页 |
4.1 引言 | 第87-88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8-90页 |
4.2.1 碳纳米点制备 | 第88页 |
4.2.2 CTB-CDs 的制备与表征 | 第88-89页 |
4.2.3 CTB-CDs 的细胞和动物活体成像应用 | 第89页 |
4.2.4 CTB-CDs 周围神经系统逆行神经示踪应用 | 第89-90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0-96页 |
4.3.1 CTB-CDs 表征 | 第90-92页 |
4.3.2 CTB-CDs 的细胞成像和动物活体成像 | 第92-93页 |
4.3.3 CTB-CDs 周围神经系统逆行示踪应用 | 第93-9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99-101页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2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