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的可降解生物多孔3D和4D支架修复骨缺损

前言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41页
    1.1 天然骨特点第16-20页
        1.1.1 组成成分第16页
        1.1.2 天然骨结构第16-18页
        1.1.3 骨的生物力学第18-20页
    1.2 骨移植物分类第20-39页
        1.2.1 自体移植物第21-22页
        1.2.2 同种异体移植第22-23页
        1.2.3 异种骨移植第23-26页
        1.2.4 已塑性组织工程材料第26-30页
        1.2.5 可注射生物材料第30-39页
    1.3 展望第39-41页
第2章 相分离法制备微通道多孔聚合物支架修复骨缺损第41-57页
    2.1 前言第41-42页
    2.2 实验部分第42-46页
        2.2.1 实验材料第42页
        2.2.2 仪器设备第42页
        2.2.3 支架制备第42-43页
        2.2.4 材料表征第43-44页
        2.2.5 细胞增殖及分化实验第44-45页
        2.2.6 体内修复兔桡骨缺损实验第45页
        2.2.7 统计学处理第45-46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46-54页
        2.3.1 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第46-50页
        2.3.2 机械强度第50-52页
        2.3.3 细胞的增殖分化第52页
        2.3.4 体内修复兔桡骨缺损第52-54页
    2.4 结论第54-57页
第3章 可注射聚丙交酯-乙交酯/纳米羟基磷灰石/可降解明胶微球复合支架修复小鼠颅骨缺损第57-71页
    3.1 前言第57-5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3.2.1 原料和试剂第59页
        3.2.2 材料制备第59页
        3.2.3 理化性质表征第59-60页
        3.2.4 材料的细胞毒性检测第60页
        3.2.5 小鼠颅骨修复实验第60-6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2-68页
        3.3.1 材料可注射性第62-64页
        3.3.2 材料的机械强度第64页
        3.3.3 细胞毒性第64-65页
        3.3.4 颅骨缺损修复第65-68页
        3.3.5 材料体内安全性评价第68页
    3.4 结论第68-71页
第4章 可注射 4D 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第71-89页
    4.1 前言第71-7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3-75页
        4.2.1 原料和试剂第73页
        4.2.2 交联明胶微球(MGs)及含有 rhBMP-2 的 MGs 的(MGs/ rhBMP-2)制备第73页
        4.2.3 可注射 4D 支架的制备第73-74页
        4.2.4 可注射 3D 支架的制备第74页
        4.2.5 材料降解行为第74页
        4.2.6 注射性和原位固化能力第74-75页
        4.2.7 机械强度第75页
        4.2.8 孔隙率第75页
        4.2.9 兔桡骨缺损修复第7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5-85页
        4.3.1 溶剂溶解能力第75-77页
        4.3.2 支架稳定性第77-79页
        4.3.3 时间依赖性降解第79-85页
    4.4 兔桡骨缺损修复第85页
    4.5 展望第85-86页
    4.6 结论第86-89页
第5章 结论第89页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点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9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RPM4通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下一篇:碳点的细胞行为学研究与神经示踪应用